■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靳李君
如今,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相亲鉴定师”悄然走红。这些自诩“婚恋军师”的主播,通过直播间为前来咨询的用户分析相亲对象条件、评估“婚恋竞争力”,吸引了不少年轻网友的关注和追捧。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当代年轻人面对婚恋问题的深度焦虑,以及寻求捷径的浮躁心态,其荒诞性值得深思。
“相亲鉴定师”往往以物质条件为首要衡量标准,将复杂的婚恋关系简化为一项项可量化的指标。他们为咨询者打分评级,对相亲对象进行挑拣排序,仿佛婚恋是一场明码标价的交易。这种物化情感、量化爱情的做法,不仅是对婚姻本质的误解和扭曲,也是对爱情的亵渎。幸福的婚姻理应建立在情感共鸣、价值观契合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而非简单的条件匹配。这些“相亲鉴定师”所提供的,不过是一种浅薄的、功利性的评判,很难真正触及幸福婚姻的核心。
面对这种现象,媒体应当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去迷信“相亲鉴定师”的简单结论。毕竟,婚姻不是交易,不是简单地完成一项任务,而是寻求一生的陪伴。年轻人需要认识到,幸福婚姻没有统一标准,更无法通过快速鉴定和评分来实现。它需要时间的沉淀、相互的了解和共同用心经营。
当然,“相亲鉴定师”的走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年轻人对于婚恋的迷茫与焦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忙于工作,社交圈有限,面临“找对象难”的困境。同时,社会上的婚恋观念日趋多元化,传统说媒方式逐渐式微,新的婚恋模式各有利弊,这也催生了对婚姻“专业指导”的需求。加之社会上仍存在“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的压力,来自父母或身边人员的“催婚”往往使得年轻人急于寻找婚恋的“解决方案”,从而寄希望于这些所谓的“相亲鉴定师”。
鉴于此,家庭和社会有必要减少对年轻人婚恋的过度干预,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婚姻关系。只有这样,年轻人才可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个人,并建立一段基于理解和尊重的幸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