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栗凤娇 马俊豪
又是一年秋风起,供销社里藏故事。8月25日至28日,来自新疆哈密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20位来豫培训班学员跨越2000公里来到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的河南省安阳市,深入为农服务中心、集采集配中心,以及石板岩供销社、姚村镇供销社等基层网点,实地考察安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集采集配、农村商品流通等方面的典型做法,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8月25日,在林州市为农服务中心,学员们详细了解了林州市供销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供应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特别是这些企业在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在五金交电集采集配中心和三君商贸冷链集采集配中心,学员们实地考察了林州市供销社在资源整合、冷链物流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对其通过集采集配模式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的做法表示高度认可。
在林州市姚村镇供销超市,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发展与改革处副处长郑纪君表示,可以在这里设立哈密特产专柜,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双方经济发展。
8月26日,学员们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修渠文物、一段段感人故事,重温了当地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人工天河”的奋斗历程。大家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深感动,深刻体会到这一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河南经济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郭海玲在一件件简陋的工具前驻足,感慨万千:“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还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我们供销人传承的扁担精神与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核心都是为人民服务。”
8月27日上午,学员们来到林州市石板岩供销社、王相岩基层社网点及高家台基层社网点开展实地交流学习。石板岩供销社依托当地生态与文化资源,探索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展销售渠道;王相岩和高家台基层社网点则在农资供应、便民服务、农产品收购与流通等方面不断创新。学员们对林州市基层供销社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务实作风和创新精神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些经验对哈密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深化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双方还就如何加强基层社建设、优化服务功能、推动资源整合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8月27日下午,学员们来到林州市扁担精神纪念馆,通过观看实物、图片、文献资料和聆听讲解,全面了解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林州市石板岩供销社职工肩挑扁担、翻山越岭为山区群众送货上门的感人事迹,学习了供销人“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大家被这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精神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传承和弘扬扁担精神,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快来看,这里有哈密农产品专柜!”8月28日下午,在安阳特色农产品展馆,几位学员来到专柜前,拿起来自家乡的产品爱不释手。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安阳之行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先进经验,还感受到了精神力量。要把先进经验与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哈密供销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全力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在安阳,学习培训既有实地调研,又有精神洗礼;既有经验交流,又有思想碰撞……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哈密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郑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天时间我们去了安阳市不同的点位,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这里不缺少精神。无论是红旗渠精神还是石板岩供销社的扁担精神,都熠熠生辉,这些都激励着我们,也影响着我们,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回去之后,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学习好、理解好,并且结合哈密的实际贯彻落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