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百强 常勇
蒋彦超,男,1979年8月出生于尉氏县南曹乡蒋沟村的一个普通家庭,是开封中岳轮胎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现任董事长。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开封中岳轮胎有限公司顺势崛起,凭其不断创新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在竞争激烈的轮胎行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而这,正是在蒋彦超的带领下取得的成就。
初见时,蒋彦超正在厂里指挥工人进行锅炉改造。头顶是灼热的烈日,脚下是升腾的热气,身上湿了干、干了湿的工作服,与一群工作人员“干”在一起,一眼望去,却认不出哪位是董事长。
“蒋总,快来看,这样安装行不行。”工人高声喊着。
只见蒋彦超伸手向上一攀、脚下用力一蹬,迅速跃到锅炉上方,简单几下操作便解决了锅炉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赢得了工人一片拍手叫好声。
“从进入工厂学习技术到艰难创业,再到如今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坚信的是一个‘干’字,只有实干才能兴业。”蒋彦超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说,“厂里有活儿,就和工人一起干,生产流程与生产工艺熟悉了,才能更好地践行质量第一的理念。外出参加展销会,和员工一起与客户洽谈,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在不断创新中赢得客户的认可、获得市场的青睐。”
逆势而上,苦难之中不忘拼搏初心
1999年夏天,即将参加高考的蒋彦超很是烦躁,学习的压力与家庭的变故让他陷入了痛苦的漩涡之中——是选择继续学业实现大学梦,去追寻更大的理想,还是放弃近在眼前的高考,回家扛起养家的重担。
听着同学们相互述说着理想中的大学,蒋彦超越发沉默了。“家里的生意因意外遭遇挫折,父亲受不了打击而选择自暴自弃,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无以为继。”他默默地讲述着那段经历,“当父亲把最后一点家当抵出去时,我明白,那张薄薄的课桌再也容不下我的未来。作为家中的长子,我想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
“我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这个声音不断在蒋彦超的脑海中回响。
“当家庭更需要我时,我回到了父母身边。”蒋彦超回忆道,“那时,我只是放弃了高考,并不是放弃了人生的目标,我要干出一番事业,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十八岁的肩膀,毅然扛起生活的断壁残垣。辍学后的日子,他去建筑工地扛钢筋,肩膀被磨得血肉模糊。到拖拉机厂做工,迎来送往的笑脸下,藏着数不清的冷眼和轻蔑。
命运的转机裹挟着2003年冬日的暖意悄然降临。“当岳父得知我的窘境时,与我进行了一番畅谈。我将我的理想与抱负和盘托出,让他了解我的真实想法。”蒋彦超告诉记者。
“路是闯出来的,家是撑起来的。”岳父的一句话像暗夜里的火把,照亮了他脚下混沌的路。“之后的日子里,我跟随岳父来到尉氏第二橡胶厂,干起了仓库管理员的工作。”蒋彦超回忆道,每天看着进进出出的橡胶三角带,记录着不同的数值,内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除了大小不同,不同型号橡胶三角带的差别又在哪里?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他开始阅读与橡胶加工相关的技术类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厂里的技术人员请教。渐渐地,厂里的老工程师主动向他介绍橡胶加工产业的新技术,告诉他橡胶加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2006年,他怀揣着对实干兴业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出了干事创业的第一步。
艰难起步,另辟蹊径中赢得生机
橡胶加工是尉氏县的传统产业,这里也素有“三角带之乡”的美誉,大大小小的三角带生产企业多达数十家,而蒋彦超所在的尉氏第二橡胶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那时厂里的订单很多,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每年的生产任务也很重,正是三角带生产的黄金期。”蒋彦超告诉记者,客户多、用量大,销售不是问题,再加上技术成熟,生产起来也得心应手,似乎选择生产三角带是最便捷的创业之路。
有了这样的认知,他毅然放弃了进军三角带的念头,选择了当时较为冷门但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的轮胎行业。这一正确决定,让他避免了市场的冲击,更使其搭上了快速发展的列车,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大变强的目标。
2006年,开封中岳轮胎有限公司成立。
“在租来的简陋厂房里,开封中岳轮胎有限公司蹒跚起步。看着两台老旧的硫化机和三个目光坚定的工人,我只想着带领他们把企业做大,和他们一起过上好日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蒋彦超眼角湿润了。
从那时起,蒋彦超便坚定了和工人一起“干”的决心。“企业刚起步,一切都是从零做起,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以确保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同时,为了将轮胎销售出去,天南海北地跑业务也是家常便饭。企业发展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也解决了数不清的难题。”
白天跑市场、谈客户、钻研技术,晚上研究管理、优化流程、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实干兴业的内涵在蒋彦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顺势而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轮胎制造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同时我也深知,这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门槛高、竞争激烈的领域。对于白手起家的我而言,面临的困难很多:启动资金的巨大缺口、陌生市场的开拓压力、技术人才的匮乏、生产设备的购置与调试、管理经验的不足……每一项都让一个初创企业举步维艰。”蒋彦超说,解决这些问题,发展是关键。而要想发展,就要紧盯市场变化、紧跟市场的需求。
为了生产出更优的轮胎,蒋彦超带领同事们不断试验,配方反复调试失败,产品成批次报废,刺耳的质疑声几乎要掀翻厂房屋顶。面对一屋子沉默的伙伴和冰冷的机器,失败的阴影几乎将他吞噬。
“技术不行就学。”又是岳父的一句话,在至暗时刻重燃了蒋彦超心头的那团火。“我们像濒临渴死的旅人,疯狂地汲取一切关于橡胶配比、硫化工艺的知识。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推翻,车间成了不眠的战场。终于,我们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研发出一系列优质轮胎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了脚步,在技术创新的加持下赢得了市场话语权。”
从那一刻起,开封中岳轮胎有限公司开始真正朝着光的方向滚动。当初那两台“老伙计”,如今已被高效的生产线取代;三个人的队伍壮大成五十个并肩作战的大家庭。企业的销售网点如同坚韧的根系,从开封蔓延至大江南北;开封中岳轮胎有限公司更承载着中国制造的印记,稳稳驶向了遥远的南非大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封中岳轮胎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原地区较有影响力的轮胎生产厂家,定位于农用轮胎、轻卡载重轮胎的研发,于2010年通过轮胎产品3C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各类轮胎生产设备百十余台,轮胎检测试验设备十余台,荣获开封市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自企业创建以来,蒋彦超带领同事们积极开拓进取,先后与北京橡胶设计院、青岛化工学院、河南风神轮胎集团、河南省橡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企业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加快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默默无闻的小厂,到在区域市场乃至更广阔的领域建立起“中岳”品牌的口碑……这一路走来,充满了汗水、泪水,但更多的是奋斗后的充实与成长的喜悦。“我们始终坚持‘质量为本、诚信经营’的理念,狠抓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效能,使开封中岳轮胎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了脚跟,并实现了稳步发展。”
如今,开封中岳轮胎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注重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企业。展望未来,蒋彦超和他的团队将继续秉承创业初期的坚韧与感恩之心,以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将中岳轮胎打造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品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提供平台,为社会贡献力量,不负时代机遇,在实干兴业的道路上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