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许丽娟
预计全省经济总量达到6.7万亿元左右,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傲然崛起;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560万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9月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用一组组扎实数据,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原答卷”。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
5年来,河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上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预计全省经济总量达到6.7万亿元左右,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即将迈过60%大关。
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比亚迪整车生产基地建成投用,洛阳百万吨乙烯等引领性工程加快推进,超硬材料、现代农机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创建,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国产化AI服务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成。河南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之一。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建设整体起势,“智慧岛”双创载体实现省辖市全覆盖,2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入列,技术合同成交额比2020年翻两番以上,科技创新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幸福底色更加温暖
河南始终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面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560万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设立8所本科院校,成功创建中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类医学中心,婴幼儿托位数实现翻两番,覆盖市县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建设。
文旅融合成果丰硕。殷墟博物馆新馆等文化新地标建成开放,“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河南文旅现象爆火出彩,全省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0亿。
城乡差距持续缩小。郑州都市圈成功获批,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所有城市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社会兜底保障更加公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总体上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2.16:1优化至2024年的1.97:1。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发展支撑更加有力
河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高铁路网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突破1万公里,周口港上升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实现装机占比超50%、发电量超1000亿度两大突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5%,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累计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2个、居全国首位,“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服务企业群众4.2亿件(次),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山高路远,更见跋涉之勇;任重道远,更需砥砺前行。
马健表示,回顾“十四五”,河南在多重压力下破困局,在纷繁挑战中成要事,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夯实,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愈发凸显。展望“十五五”,河南将继续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起点上,河南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贡献更多中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