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北汝河畔绘新卷

2025-09-04 09:37:52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王嘉雯

  初秋时节,漫步在郏县堂街镇临沣寨,古寨墙外杨柳河水波荡漾,微风拂过,泛起丝丝涟漪。村民李大哥感慨道:“几年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漂浮,如今水清岸绿,成了家门口的‘小江南’!”这抹“郏县绿”的背后,是全县投资3.98亿元、历时4年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交出的民生答卷。

  顶层设计破解缺水之困。郏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缺水”一度成为乡村振兴的“紧箍咒”。2021年4月,郏县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试点项目聚焦堂街镇、李口镇、姚庄回族乡3个乡镇65个村,治理河道93公里,实现汝水南调、南水北引,打通了杨柳河、运粮河等5条干流和15条支流的“任督二脉”,实现水系成网、河畅水清。

  系统治理重塑生态基底。郏县坚持“防洪、生态、景观、文化”四位一体:在工程建设上,清淤疏浚78公里,拆除重建和维修加固桥梁16座,新建气盾坝4座;在生态修复上,岸坡整治坚持“一河一策”,乔灌草结合,打造14处景观节点、整治15座坑塘;在文化赋能上,将临沣古寨红石文化、姚庄茶食文化、张良故里汉文化串珠成链,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

  创新管护激活长效动能。在郏县,水利工程不是“重建设轻管护”,而是实现了“有人建、有人管、有钱养”的闭环。在“专管”方面,以郏县水利局为管理主体,进行专业化管理;在“群管”方面,以受益乡镇为管护主体,依托群众,把工程管护写进村规民约;在“社会化管”方面,引进第三方公司,将游船、民宿等经营性设施打包运营,收益反哺管护,实现“以水养水”。

  产业融合放大乘数效应。依托稳定水源,李口镇小昝庄村发展80亩连体大棚果蔬产业,自2023年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6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平顶山瑞宝红牛养殖基地、特色果蔬菌种植基地等10万亩产业园拔地而起,全县基本形成“10万头红牛、10万亩果蔬、10万群众增收、10亿元产值”的“四个10万”产业格局。

  凭借系统治理、产业融合、机制创新,郏县先后荣获“河南省美丽乡村重点县试点”等称号,成为浅山丘陵地区水美乡村建设的“全国样板”。郏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省级示范片区提升,持续做好“水文章”,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愿景在中原大地徐徐铺展。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