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牛踏秋 通讯员 何婷 熊德佳
初秋时节,火热依旧。在豫东南千年古城固始县,就近就业的农民工正在挥汗如雨,赶制订单。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河南煜城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织布机轰鸣着高速运转,丝线在机械臂的牵引下交织成布;厂区外,载满成品布匹的货车依次驶出,奔赴全国各地经销商手中。
这幅忙碌的生产图景,正是该县蓬勃发展“回归经济”的生动缩影。
政策指引:劳务经济赢得发展新机遇
作为河南第一人口大县,固始充分利用国家关于老区建设和“三农”工作的优惠政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批批固始人浩浩荡荡离开家乡,奔赴东南沿海城市,开启了务工从商、摸爬滚打的艰难创业历程。全县常年向外输出近80万劳务大军,成为全国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强调指出,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决策部署,去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0部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在今年年初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宁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提出要建强人才队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进乡,发挥主体作用,健全农民参与机制,汇聚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强大合力。
该县县委、县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搭好平台,招贤纳士,为乡村发展汇聚天下英才,让各类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踔厉奋发、阔步向前,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
如今,时光流转,常年劳务输出的固始县悄然出现变化:那些早年在外打拼、逆袭成为老板的固始人,带着技术、资金、人才以及深埋心底的乡愁,开启了声势浩大的“雁回巢”,一场始于劳务输出、成于回归创业的县域经济变革,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铺展。
纺织蝶变:一度“冷落”的产业化身“固始名片”
作为最早返乡的创业者之一,夏振中的故事颇具代表性。高中毕业便离开家乡的他,2006年在外地纺织行业站稳脚跟,赚到人生第一桶金。2017年,固始县将纺织产业定为县域主导产业,呼唤在外创业的固始人“回家”。夏振中毫不犹豫带头响应,带着52台织布机回到家乡,创办了河南煜城纺织——这也是开发区入驻的首家纺织企业。谁也没想到,这家起步规模不大的企业,仅用数年便实现跨越式发展: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吸纳近百名固始人在家门口就业。“厂里工人几乎全是本地人,真正做到了‘一人创业、带动一片’。”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负责人的赞叹,道出了这家企业的示范意义。
夏振中的选择并非个例。早年间,仅在江浙一带从事纺织行业的固始人就超20万。他们熟悉纺纱、织布、印染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手握技术、订单与设备资源。随着家乡的召唤,这些“纺织能人”纷纷归来,让固始的纺织产业从“零星起步”快速走向“集群崛起”。截至2024年底,固始县已建成20个专业化纺织产业园,入驻企业超5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8家,织机总量达4.2万台,年产值突破220亿元。曾经的劳务输出地,如今已成为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版图上一张亮眼的“固始名片”。
“90后”熊连生,16岁远赴苏州打工的他,在纺织车间摸爬滚打多年后,2020年带着30多名老乡一同返乡,创办了河南蓝棋纺织。“一期40亩土地当年征地、次年就投产,二期占地80亩的厂房建成后对外租赁,现在三期160亩用地正在加紧建设。”谈及企业发展,熊连生满脸自豪,“在家门口办厂,既能把生意做大,又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这才是最踏实的‘一举多得’。”
多点开花:县域经济全面提挡升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纺织产业集群效应持续释放,固始的“回归经济”不再局限于单一赛道,循环经济、电子信息、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纷纷崛起,形成“多点开花”的新格局。
在循环经济领域,张传卫是绕不开的“领路人”。17岁离家谋生的他,1993年辞职“下海”,凭着固始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韧劲,将创办的明阳电器打造成知名国际化产业集团。2013年,他带着对家乡的牵挂,在固始注册成立华阳长青投资有限公司。如今,这家企业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95%以上的员工都是本地乡亲。在张传卫的带动下,固始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悄然成形,2024年全县循环经济产值达20亿元,成为中部地区循环经济产业新高地。
在特色农业领域,“鹅块哥”陈玉平的回归,让固始的传统美食走向了产业化。2015年,他放弃外地红火的生意,响应家乡招商号召回到固始,建成全县首家固始鹅块工业化生产线。此后,他又联合11家本地企业,牵头组建固始鹅产业联合体,不仅解决了传统手工制作标准化不足的问题,让“固始鹅块”这道地方风味走向全国,更带动1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春潮涌动:“回归经济”为乡村振兴带来澎湃活力
招商臂展喜迎客,筑巢繁枝迎宿禽。在优越充盈的营商环境和大批回乡能人的感召带动下,就连外地企业家,也被固始的“回归热度”所吸引。“我们原本在江苏盛泽做纺织,是固始人何久生主动邀请我们过来的。固始人的实干和靠谱,让我们下定决心扎根这里。”河南华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睿说。2018年签约入驻后,企业发展一路向好:2020年正式投产,2022年征地200多亩自建新厂,如今拥有600多台织布机,年产值近5亿元,成为“外引内联”的典型代表。
该县“回归经济”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历任县委班子的超前布局与持续赋能。“早在20多年前,固始就开始为‘回归经济’播撒种子了。”固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劳务经济服务中心主任张震回忆,当年固始县蓼北路的“明星街”上,“创业奖”“奉献奖”“特别贡献奖”的获奖人物巨照熠熠生辉,那些从外地返乡创业的佼佼者,成为最早的“榜样力量”,在无数固始人心中埋下了“反哺家乡”的火种。30多年来,从“雁南飞”到“凤返巢”,从“劳务输出”到“产业崛起”,该县以乡愁为纽带,以人才为核心,以政策为支撑,助推劳务大军完成了从“走出去打工”到“创业当老板”,再到“回归反哺家乡”的“三级跳”,也让“散作满天星”的游子释放出“聚是一团火”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该县更是从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减免税费、场地物业等方面为返乡创业者保驾护航。目前,固始全县返乡创业的老板已达4.1万人,带动22万多人实现本地就业。曾经的“劳务大县”,如今已华丽转身为名副其实的“回归大县”,固始县先后斩获“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河南省优秀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如今,乘着“苏信合作”的东风,依托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协同优势,固始县正迎来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
“我们敞开胸怀,拥抱每一位回归者,也期待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实现更大蝶变,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固始力量。”固始县委书记杨浩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