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9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制造业发展有关情况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严琛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河南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有力步伐。
规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实现全覆盖。综合质效实现新提升。“十四五”以来,河南牢牢把握制造业立省强省这个战略定位,紧紧抓住“7+28+N”产业链群这个战略抓手,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工业经济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规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实现全覆盖,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1位,过去四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1%、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6.7%、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扛起了“工业大省挑大梁”的重担。
累计建设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产业结构实现新升级。河南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推动产业发展结构向优、动能向新。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1863个项目进入工信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清单,288个项目获“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郑州、洛阳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河南系统谋划“6+14”未来产业矩阵,阿帕斯人工智能大模型成功备案,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冷链食品等4个工业大模型正式发布,累计建设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河南造”大国重器持续“上新”。“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跨越。”严琛介绍,河南累计建设省实验室27家、省级产业研究院5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中试基地61家。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成国内首个农机装备数字化研发平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20余项。河南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提升到77.76%。“河南造”大国重器持续“上新”,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全球最高10米液压支架、全球最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机成功下线,100马力轮边电机无人驾驶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
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87.2%。数字赋能实现新进展。河南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累计开通5G基站23.54万个、位居全国第6,全省在用超算规模100P、智算规模5100P。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累计诊断服务企业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87.2%。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9个,接入设备产品2227万台(套),服务企业超19万家。
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5.6%。绿色低碳实现新气象。河南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擦亮河南省制造业绿色发展底色。出台4个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28个重点产业链绿色化升级改造实施指南,培育100家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达85.6%。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210家、绿色工业园区74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7家,绿色设计产品型号184项。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4098家。产业生态实现新改善。河南把建设一流生态作为培育一流产业的关键支撑,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等活动,实现“四上”企业走访全覆盖,累计解决企业各类问题12万余个。推动涉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加力支持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达4098家、414家、5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约6800家、累计达2.66万家。
“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勇挑工业大梁,奋楫制造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夯实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严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