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积极响应上级科技服务模式工作部署,以建立健全区域创新服务体系为核心,通过建机制、强培训、构体系等多项举措,全面推进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机制建设,强化工作平台搭建。示范区率先成立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建设目标任务、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及工作要求。同时,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构建起三级联动工作推进体系,推动各环节分工协作、综合发力,为辖区内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规范化、便利化、精准化、常态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政策培训,激活企业发展动能。示范区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平台介绍、惠企政策宣讲等活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助力打造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依托河南省科技服务综合体信息管理平台,示范区实现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全覆盖,涵盖研发费用统计、科技政策宣讲及需求受理等关键环节。截至目前,辖区已有28家企业通过平台填报省级创新需求31项,需求响应效率显著提升。
强化担当,确保工作高效落地。各相关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人员配置、细化任务分工、落实岗位责任,保障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有序推进。在此基础上,示范区常态化开展战略类、项目类、平台类、人才类、企业类、载体类等六类创新需求征集工作,同步建立创新主体需求库,为精准匹配服务资源、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奠定基础。
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科技服务模式改革,围绕创新主体需求库动态更新、服务资源精准对接等重点工作发力,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提质增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