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冯瑞苹 郭俊娟 文/图
金秋时节,豫北大地处处涌动着科技兴农的热潮。
近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乐县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南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与南乐县农业农村局承办,聚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与县域三产融合,为南乐县及周边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12项技术协议对接产业需求
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战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南乐县人民政府及当地企业签订的12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协议,为县域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这些协议不是简单的‘纸上合作’,而是针对南乐产业痛点的精准对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副处长邵运辉表示。近年来,南乐县聚焦打造全国知名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县共建平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三产融合发展链条不断延伸,但县域农业发展仍面临花生单产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等现实瓶颈。此次签约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将派驻专家团队长期驻点,通过技术指导、田间服务等方式,推动合作协议落地生根,切实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还发布了全院在农作物新品种、农产品加工新技术等领域的重点科技成果,并同步开展科技成果推介巡展。通过实物展示、样品品鉴等形式,让参会人员直观了解产品,为后续合作搭建沟通桥梁。
三大应用场景凸显产业升级
在南乐整县制大面积单产提升花生观摩会现场,南乐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焕想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研究员臧秀旺分别就院县共建以来南乐花生种植发生的变化和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配套技术落实情况进行讲解。
“自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引进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93,并采用起垄种植、合理密植等技术后,花生亩产从原来的600斤提高至900斤左右,今年有望突破1000斤。”南乐县家乐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袁国占说。
在濮阳市增运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作为南乐县速冻面制品龙头企业,该公司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面皮“软筋透”、馅料的丰富多样性及成品的多应用场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濮阳市华乐科技有限公司则展现了农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南乐方案”。该公司依托专业生产线及配套设备,将玉米等作物副产物转化为可降解材料,年生产1.5万吨可降解材料及制品。
院县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交流研讨是为解决县域产业痛点、满足发展需求,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针对院县共建示范县及企业代表的困惑和诉求,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产业发展处处长曹路表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直致力于通过产学研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希望各企业抓住机遇,借助政策红利,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南乐县院县共建主体责任单位负责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主任万景瑞告诉记者,近年来,该中心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在围绕南乐优质小麦、花生、瓜菜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强化科技服务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团队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动农产品原地加工升值,推动三产融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院县共建已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工作机制日趋成熟、受益群体持续扩大,更让院县双方联系愈发紧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秀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