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小宝 通讯员 邹晓峰
“过去,歇伏坐在大树底下乘凉,农闲时就蹲墙根晒太阳;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天天有活动,日子过得真舒坦。”9月13日夜幕降临时,光山县白雀园镇土庙村厚曹坊村民组村民李正明来到村文化广场等待观看镇里花鼓队的演出。
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花鼓戏进乡村”演出刚结束,村民就在热议剧情。据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孔垂顺介绍,镇里每月都有花鼓戏、旱船队等传统剧目在村(街)巡回演出,各村的妇女还开展广场舞排练;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农家书屋”藏书丰富,农闲时村民常来“充电”。镇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农技站开展“田间课堂”,专家手把手传授反季节蔬菜种植、茶叶制作……
近年来,该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纽带,通过文化惠民、基层治理双轮驱动,让文明新风扎根城乡土壤,既绘就了乡风淳、环境美、百姓乐的动人画卷,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持久精神动力。
在乡村治理一线,以“一约三会”即村规民约及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为抓手,破解陈规陋习治理难题,成效显著。
新华村村民老张的儿子办婚礼,如果按照“老规矩”,一场婚礼需花费十几万元操办三四天。新华村红白理事会提前介入,依据修订后的《村规民约》算清经济账、人情账,最终婚宴简化为一餐不到十桌的家常菜。
如今,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凭借“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评议”机制,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新风尚;全镇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现象逐步消退,崇尚节俭、孝老爱亲的乡风日益浓厚,村民们将更多精力投入产业发展,人心齐、干劲足的良好局面加速形成。
罗山村的“红黑榜”也成效显著,村委会公示栏红榜表彰“清理门前杂物的李为清家庭”“赡养老人模范李学敢”等典型,黑榜常空着。村党支部书记杨道全说,每月评选的“红黑榜”,让村民参与环境整治、遵守村规民约的积极性大增,乱堆乱放、铺张浪费现象越来越少。
“大家比着做好事,村里风气越来越正。‘积分制’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杨寨村党支部书记李为超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凝聚人心,惠民实事温暖群众,文明新风进乡村,绘就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动人画卷。今后,我们充分利用戏曲下乡、文明集市等既有载体,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重真情、轻彩礼’等健康婚俗理念的宣传教育,持续强化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