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草莓移栽工作的完成,草莓生产进入关键的缓苗期。河南省设施特色瓜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孙润红带领团队成员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晓凌,前往洛阳市孟津区草莓种植园区,针对缓苗期易发病害展开专项调研与现场技术指导。通过“识别+防治+管理”的全链条指导,服务团为种植户筑牢幼苗防护墙,助力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孟津区的一处草莓大棚内,专家团队发现部分幼苗叶片出现针尖大小的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几天内已扩大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角斑,边缘伴有黄色晕圈,严重者整片叶子枯死。种植户王大姐焦急地反映情况。孙润红仔细观察后判定,这是典型的草莓角斑病,正处于快速蔓延阶段。
孙润红介绍,草莓角斑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草莓致病变种引起,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尤其是在缓苗期植株抵抗力较弱时更易暴发。该病不仅破坏叶片组织,导致光合效率下降50%以上,还会显著降低幼苗成活率;若扩展至茎与果实,将引起茎部腐烂和果面凹陷,导致商品价值丧失,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更需警惕的是,缓苗期棚内温湿度较高,病菌可通过灌溉水、农事操作或昆虫等快速传播,一周内即可蔓延成片。
面对严峻病情,服务团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开展“手把手”防控指导。孙润红强调:“缓苗期防病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科学用药是关键,切忌盲目施药。”发病初期应选用专用细菌药剂,如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800倍液或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注意轮换使用以避免抗药性。施药时需全面喷洒叶片正反面、茎基及土表,7~10天一次,连续2~3次。
“有了专家指导,缓苗期怎么防病我们心里有底了。”王大姐信心倍增。服务团成员表示,将继续深入生产一线,为孟津草莓产业保驾护航。(杨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