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市:铿锵锣鼓传非遗 乡间铜器奏新声

2025-09-20 00:54:3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杜腾野 吴小燕

  在舞钢市武功乡曹集村,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大铜器,是当地群众深植于心的文化记忆。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下,不仅活跃于乡村喜庆场合,更成为展现本土文化魅力、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9月16日,记者在曹集村广场看到,十几名大铜器表演者手持铙、钹等乐器,紧随指挥和领鼓人的节奏默契配合,铜器碰撞声清脆响亮,整套演奏气势恢宏。

  今年76岁的董万东是该非遗项目传承人。从儿时跟着长辈敲敲打打,到如今牵头组织排练、传授年轻学员,他始终坚守文化传承的责任。“俺的铜器有500年历史,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从未间断。现在市县乡都支持,收了不少年轻学员,他们学得热心又专心,定能让这技艺代代相传!”董万东说。

  曹集村是舞钢市大铜器核心传承地,2019年被命名为“舞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为让这门古老艺术“活”起来,舞钢市常组织大铜器表演队参与全市性文化活动。如今,在武功乡,大铜器不再是老一辈的“专属”,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加入传承队伍。

  “我听着大铜器长大,一直跟着爷爷学,起初总跟不上拍子,现在已能和大家合奏。我们一定要让这项非遗祖祖辈辈传下去!”传承人董诗赏的话语里满是坚定。

  大铜器敲出的是非遗的传承脉络。舞钢市将继续加大对本土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推广力度,让更多像大铜器这样的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