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供销合作社 打造“五型供销”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9-20 09:31:29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新建 通讯员 仝振林 文/图

  近年来,镇平县供销合作社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打造“有为、创新、活力、清廉、平安”“五型供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为供销:全链条服务乡村振兴


机收现场

  搞活乡村商贸流通。镇平县供销合作社全系统按照“县有集采集配中心、乡镇有综合超市、村有经营服务网点”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社有资产资源,加快县域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建设县级日用消费品集采集配中心1个、乡镇日用品综合超市22个,总营业面积达3.7万平方米,经营品类涵盖日用百货、洗浴化工、文化体育、电子产品、服装鞋帽、粮油米面、肉蛋海鲜等多类近2万个品种;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126个,总营业面积达2.6万平方米,集日用品、农资、农产品购销业务于一体,融入快递收发、普惠金融、电子商务等服务项目,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双向流通,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多元化、高品质商品流通服务。全系统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20多亿元,成为乡村商贸流通“主阵地”。

  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条。该社以县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基层社为依托,建成乡镇农资服务中心20个,下连农资销售网点120个,大力开展化肥、农药、农地膜、种子、小件农具等区域总代理总经销、集采集配、连锁配送经营业务,全系统供应各种化肥6万吨,完成农资商品销售额2亿多元,占全县总需求量的70%以上,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成贾宋、侯集、晁陂3个为农服务中心,大力开展测土配肥、机耕作业、统防统治、农资直供、烘干仓储、农产品购销、农民培训等“一站式”农业生产服务,年完成土地托管服务面积20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30万亩次,收购销售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农产品3万余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2023-2025年累计开展玉米“耕、种、防、收”全托管服务面积9.7万亩,发挥了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国家队”作用。

  推动电商益农,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该社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展乡村电商服务站点15个,打造推介镇平烧鸡、枣蜜黄酒、一滴香小磨油、想念面条、观赏金鱼、莲藕、香菇、木耳、粉条、玉兰花等20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年完成电商交易额120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探索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该社成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大力开展废旧物资回收业务,与县国有资产服务中心、县直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公共机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回收工作的通知》,把公共机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回收工作纳入供销合作社服务范围,年回收报废空调、电脑、电子产品2000余台(件),废旧家具用具1000余件(套),废旧钢铁5000余公斤,废旧纸张2万余公斤,老旧电动车300余辆,为改善人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供销力量。

  创新供销:从传统流通到精准服务

  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共生”。该社突破原有的“基层社—县联社”单一组织形态,坚持开放办社原则,通过股权合作、资源共享、业务融合等形式,先后组建了镇平县恒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镇平县恒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镇平县裕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镇平县旺诚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镇平县元汇商贸有限公司、镇平县广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等股份制企业,合作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联合社2家、商品物流园1个、加油站3个、物业管理服务站3个、不锈钢制品、医疗卫生材料及儿童玩具加工厂3家等,社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调研商超运营情况

  从“传统流通”到“精准服务”。该社按照“农资企业+配送网络+销售终端”的模式健全农资供应体系;按照“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标准”“联合采购+自有品牌”模式创新日用消费品经营;按照“冷链物流中心+乡镇超市冷库+农村经营网点”模式创新冷链物流配送业务;按照“供销社+电商公司”“线上+线下”模式,创新农特产品经营业务;按照“统一标识、统一车辆、统一着装、统一计量、统一价格、统一管理”模式规范再生资源经营业务;按照“电子商务+中转仓储+配货运输”模式发展商品物流配送业务;按照“供销社+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融合合作,通过一系列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供销社经营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活力供销: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

  深化联合社改革。该社积极推行“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双线运行机制,社企分开、双线运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从“行政化”转向“市场化”,进一步增强社有企业的自主经营灵活性和市场竞争主动权。按照合作经济组织的属性、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的治理效能。

  深化社有企业改革。该社坚持大抓基层大抓企业的鲜明导向,积极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的灵活用人机制和以绩效考核为主的奖惩激励机制。对现有的20个基层社进行分类改造,对基础条件好、服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国家级示范社建设标准打造标杆社,对服务能力薄弱的基层社分别采取项目支撑、产业带动、服务创新等措施,一社一策,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创效能力。

  探索构建“县基一体化”管理运营机制。该社统一谋划系统整体发展规划,统一协调推进为农服务工作开展,统一策划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统一制定社有资产、人事、劳动、财务等管理办法,探索构建县基紧密型管理运营机制。统筹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系统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清廉供销:筑牢风清气正根基

  制度固廉。该社建立完善《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财务管理规定》《内部审计制度》《项目资金、专项资金使用规范》《各岗位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管长远,扎紧“不能腐”的笼子。

  监督护廉。该社以省、市、县巡察为契机,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台账,挂图作战,倒逼整改,确保巡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落地清零。充分发挥监事会、纪检、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执纪职能,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与县纪委监委、审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在基层一线设立“清廉监督哨”,畅通社会监督渠道,筑牢“不敢腐”的防线。

  文化润廉。该社把清廉教育纳入干部职工培训必修课,在全系统扎实开展党纪党规、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倡树“为农守廉、服务尚廉”新风尚,培育“不想腐”的自觉。

  平安供销:守护平安和谐底线

  织密“风险”预警网。针对重大投资、资产租赁、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等易发腐败风险的领域,该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控企业融资、担保行为,推行法律顾问制度,统一规范重大合同的签约审查监督程序,从“被动应对问题”转向“主动防控风险”。

  拧紧“安全”责任链。该社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同责”“谁主管谁负责”“管企业必须管安全”责任制,建立县社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联工作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定期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实行督导检查、整改落实闭环管理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制度,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无事故。

  搭建“和谐”连心桥。设立领导接访日、“投诉直通车”“纠纷调解室”等服务平台,以乡镇供销合作社为单位划分责任网格,建立“网格化”排查机制,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把惠企服务工作纳入机关各科室考核范围,助企纾困解难,护航企业发展。

  展望未来,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秉持“拼”的精神,保持“闯”的干劲,坚持“干”的作风,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