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君珂 文/图
登封市小苍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一斤鲜辣椒0.7元、一斤鲜芥菜0.6元、一斤黄豆3元,而要将它们加工成辣椒酱、速食芥菜丝、黄豆酱,单价却可以卖到数十元,这就是农产品加工的魅力。9月19日,记者来到郑州市三一香椿食品有限公司、登封市小苍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揭秘农产品加工如何助农民迎来“第二重丰收”。
郑州市三一香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秋雨连绵,登封市沐浴在一阵阵细雨中。10时,记者来到位于大冶镇的郑州市三一香椿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弋朝庆介绍,公司成立于2013年,立足当地地理优势发展香椿种植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为延长香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赵改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公司上市了香椿菜、香椿拌面酱等风味食品,并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近年来,该公司加大研发创新力度,转型生产风味休闲产品。在王赵改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成功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的风味蔬菜生产线,研发产品涵盖土豆、莲菜、黄豆芽、海带、金针菇、笋片、香椿等十余种风味产品。当地村民不仅可以种植农作物增加收入,还能到企业上班,每个月有数千元的收入,有的甚至月收入万余元。
家住附近村庄的该公司员工景秋玲告诉记者,她之前在登封市区一家服装厂上班,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天天回家,也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该公司成立后,她到公司上班,照顾家庭、挣钱两不误,感觉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很满足。
下午,经过40多钟的车程,记者来到位于登封市君召乡海渚村的登封市小苍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只见厂区内的绿植一片郁郁葱葱,厂房鳞次栉比,车间现代化的装备忙着生产,其间穿插着工人们匆忙的身影。
登封市小苍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英介绍,登封山美水美,出产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如芥丝、红薯、杂粮等,但仅仅卖初级农产品,价格会很低。为了增加乡亲们的收入,2005年,她成立了登封市小苍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注册了“小苍娃”商标,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安建团队的支持下,公司开发了芥丝、韭花、粉条、方便粉丝、五谷杂粮、豆腐串、油辣椒、酱类制品等品类产品,使附近不少农民年年获得“大丰收”。
海渚村村民常建和告诉记者,他种植芥菜有七八年了,公司与村民签订了订单,不愁芥菜卖不出去,而且种一亩芥菜能赚3000多元,比之前种玉米强多了,村里人到厂里工作,月收入数千元,日子过得比蜜甜。
据了解,在河南省蔬菜深加工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项目的支持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将持续为两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涵盖休闲风味蔬菜产品开发、芥菜加工工艺优化及新产品研发等,为推动登封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