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红波
9月25日上午,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焦作市四大怀药保护和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背景、内容和意义进行介绍。焦作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张红卫,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治国出席发布会并发言。
张红卫介绍了《条例》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她指出,《条例》于2025年4月23日由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随后,市人大法制委会同多个部门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并反复修改,最终于6月26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7月31日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条例》共三十条,围绕“保护、发展、传承”三大主线,涵盖管理机制、道地保护、产业发展及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明确农业农村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市场监管、中医药管理等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怀药产业规范化发展。
李治国在会上阐述了《条例》制定的背景和意义。他表示,四大怀药作为焦作重要的地理标志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近3000年种植历史,目前全市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约32万吨,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已成为带动就业、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当前仍存在部门职责不清、品牌建设滞后、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责,强化品牌保护和溯源管理,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据介绍,《条例》突出三大特点:一是明确市县政府及部门职责,形成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二是细化道地保护措施,建立全流程标准体系和溯源机制;三是推动产业与文旅、康养等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与文化内涵。
《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市政府呼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并广泛宣传,共同营造依法保护、科学发展四大怀药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焦作全市已有近千家怀药生产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该条例的实施,将为四大怀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回应记者提问时,发言人强调,后续还需各部门大力协同、企业参与、公众监督,才能保障《条例》的落地显效。《条例》正式生效后,将为焦作全市打造一张怀药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名片,持续巩固其“金字招牌”地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区域特色农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