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栗凤娇
“您好!请添加我的微信,我把您300多元的预付款转给您……”9月23日,接到郑州市南阳路一家健康养生馆负责人燕子的电话,消费者李格颇感意外:“真的吗?看到关着门,我以为你们跑了,没想到你们主动退费。谢谢啊!”
曾几何时,预付式消费像一把“双刃剑”,消费者一边为折扣优惠心动,一边提心吊胆,生怕商家突然“卷款跑路”。对于商家来说,虽然能靠预付款缓解资金周转压力,却要面对消费者与日俱增的不信任感。如今,这场困扰双方的僵局,正在一步步被悄然打破。
政策引领 助推消费安全
“以前办健身卡就像开盲盒似的,就怕老板突然关门,现在有了资金监管和按次退款,终于敢放心预付了。”9月24日傍晚,在郑州市金水区的一家健身房,刚用次卡支付结束训练的市民孙浩说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声。他的感受正是预付式消费环境大幅改善的真实写照。
这一转变的背后,离不开我省今年以来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为破解“商家跑路、退赔无门”等行业痛点,我省搭建起监管、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推出预付式消费“一站式”服务,消费者可在平台上查询商家是否合规,还能直接办理“按次核销”“剩余退款”;商家也可以通过平台精准管理会员消费,降低经营风险。同时,我省建立联动调解机制,为预付式消费纠纷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取证流程、缩短审理周期。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以前消费者维权要跑好几趟,现在线上提交证据就能完成调解。”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郑州预付式消费投诉量同比有所下降,消费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商家转型 改善市民体验
预付式消费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市民的消费体验上。“去年我给孩子报舞蹈班,只上了几节课舞蹈班就关门了,2000多元的预付款追了好久都没要回来。”9月25日,来自洛阳的李艳茹告诉记者,她曾因预付式消费“踩坑”,如今她的消费习惯变了,“现在给孩子报钢琴课,先看有没有‘资金监管’标识,再选择‘按次核销’的套餐。上周因课程时间冲突,剩下几节课的费用,申请后很快就到账了”。
健身爱好者张维维也有同感,以前办卡总觉得“办年卡怕浪费,办次卡不划算”。现在他再也不用犯难:“健身房推出‘次卡团购+剩余可退’,上个月买的30次卡用了18次,剩下的直接退钱,既实惠又不浪费。”
在郑州市金水区一家连锁餐饮门店,市民赵女士用预付卡兑换完亲子套餐,她坦言:“以前觉得预付式消费‘坑多’,现在有政策保障,愿意尝试更多消费场景。”
“政策监管不是‘束缚’,而是‘定心丸’。”郑州一家连锁健身房负责人刘先生认为,纳入资金监管后,消费者信任度大幅提升。
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在预付式消费领域,诚信经营才是最好的招牌。
多元共治 提振消费信心
预付式消费乱象的治理,离不开多方协作。今年3月15日,《河南省消费者协会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仲裁)工作规范》试行。这一规范的出台,源于一起河南首例通过集体仲裁解决“商家跑路”的案例。
此外,技术赋能为消费安全增添了“砝码”。去年3月,洛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中原信托打造“豫付通”资金监管平台。该平台设置7天无理由退款机制,消费者购卡7天内未消费可自行申请退款。
河南华融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文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为预付式消费纠纷提供了法律保障,解决了群众反映集中的“卷款跑路”“霸王条款”等问题。但是,预付式消费维权常面临标的小、成本高、举证难等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搭建监管平台。同时,广大消费者要注意收集经营者信息、服务合同、转账记录等证据,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预付式消费,这个曾经让不少人“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消费模式,正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社会共治等相关政策护航下,逐渐回归便利、实惠的本质,成为激活消费活力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