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防治地下虫害,甘薯秧铺满地,没有办法打药,干着急。今天看到示范的滴灌施药技术,真是省时省工又方便,这样的技术太实用了。”9月25日,在洛阳召开的甘薯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会上,金涛甘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旭召感慨道。
观摩会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织召开,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甘薯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孙厚俊,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振臣,洛阳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段爱菊等有关专家,及来自汝阳、伊川等县区的甘薯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相关新型经营主体人员,以及周边县市的部分甘薯种植户90余人参会。
甘薯是汝阳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安全生产与否直接关系到汝阳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然而,近年来甘薯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层层挑战,病虫害问题日趋严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甘薯团队针对在甘薯生长过程中常受蛴螬等地下害虫的危害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薯类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的支持下,团队在河南省多地建立了甘薯田蛴螬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示范了水肥药一体化精准防控(蛴螬、茎线虫)技术、生防化防相结合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伊始,参会人员来到汝阳县内埠镇南坡村的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观摩。示范基地内,一排排翠绿的甘薯秧苗整齐排列,滴灌设施正精准地将药液输送到每一株甘薯根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研究员乔奇详细介绍了示范基地的情况,包括采用的水肥药一体化精准防控技术、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等。
汝阳县蔡店乡的种植户魏文宏表示:“以前因为甘薯被蛴螬咬了,卖不上好价钱。今天听了专家们讲的防治方法,心里就亮堂了,只要及时防治,防效又好又省药。”
最让种植户感兴趣的还是寄生蜂防治蛴螬的技术。一位从洛阳市孟津区赶来参加培训会的种植户兴奋地说:“头一次听说寄生蜂能防治蛴螬,明年种甘薯时我要试一下。”
在室内培训会上,汝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侯占航致辞,强调甘薯产业的重要性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培训环节,张振臣介绍了我国甘薯产业现状、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强调绿色防控对粮食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孙厚俊聚焦甘薯线虫病害,讲解其规律、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指出其隐蔽性强、防治难。洛阳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研究员李巧芝则分享了洛阳市甘薯病虫害情况,用数据和案例让种植户清晰认识形势,强调及时防治。乔奇讲解了中原薯区地下病虫害及防控技术,介绍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杀、释放寄生蜂等绿色防控方法。段爱菊详细讲解了甘薯田蛴螬发生与防治技术,强调关键防治时期重要性,提醒种植户科学防治。
据介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联合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在洛阳、开封、周口等地开展了水肥药一体化精准防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农药减量增效等甘薯田蛴螬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和示范工作。目前,核心技术已在洛阳甘薯种植区辐射推广超过20万亩,有效推动了当地甘薯绿色生产,为种植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会议不仅让种植户们学到了先进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还增强了他们对绿色农业发展理念的认识。许多种植户表示,通过此次会议,他们对甘薯病虫害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有信心在今后的生产中应用这些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