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栗凤娇 实习生 韩笑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郑州一些游乐场所的安全状况如何?如何为市民筑牢安全防线?日前,记者针对郑州一些游乐场所安全状况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发出通知,明确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开展游乐设施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核查索道、观光车等设备的制动与联锁保护装置。此外,鼓励群众和从业人员通过“随手拍隐患”等方式参与监督,形成社会多元共治的局面。
政策如何落实到位?10月4日,记者走进郑州市碧沙岗公园,发现湖边护栏的间隙被特意设计小于10厘米,高度超过1.1米,可以有效防范儿童钻爬风险。看到台阶边缘醒目的黄色防滑条、坡道上的防滑颗粒垫,一位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年轻妈妈说:“这些细节体现了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但是家长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公园保洁员告诉记者,公园工作人员每日都会巡查地砖与栏杆,发现问题立即报修。
记者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发现,园区内大约每隔100米就设有明显的“紧急求助点”标识。“双节”期间,一位外省游客扭伤脚踝,伤势较重,拨通求助电话后,该园安全中心接线员反应迅速,问清情况并叮嘱其原地等待。挂断电话后约6分钟,一名骑着电动巡逻车的安保人员便抵达现场。这种高效的响应机制让游客感到安心。在公园门口的医疗站,值班护士表示,节假日期间全程在岗,并与附近医院联合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市民安心畅玩。
记者了解到,不少游客对设施安全、应急保障、权益保护等表示关注。有的游客对水边护栏高度不足、缝隙过大表示担忧;有的游客对台阶颜色模糊、没有防滑纹路表示担忧;有的游客认为,消防栓被杂草遮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此,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网格化”监管模式:每个景区都有对应的责任人,节假日下沉一线检查。对于郑州方特欢乐世界、银基动物王国等拥有大型游乐设施的主题乐园,其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多部门联合执法是关键。针对新兴项目和高风险项目,要求景区建立“一设备一档案”制度,确保资质、保险、检修记录和应急预案齐全。同时,强制景区购买高额公众责任险,确保意外发生时能够优先赔付。
郑州市民李艳玲告诉记者,游客要增强安全意识,关注安全提示,留意应急设施所在的位置,以便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处理。
郑州市人民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也是游客尽情享受风景的基本保障,只有多方努力,才能让出游成为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