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要把流量变成持续发展的动能

2025-10-16 11:15:08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靳李君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一批“网红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从重庆的洪崖洞到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从淄博的烧烤到国庆期间因“鸡排哥”爆满的景德镇,文旅流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汇聚,点燃了城市的热度,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网红城市能否将这股“文旅流量”,转化为惠及百姓的“民生增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赢得人心与未来。

  流量的本质是注意力,它如同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座城市若仅仅满足于在社交平台上打造几个“打卡点”,则很可能陷入“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的循环。如何将这种爆发式的、外源性的关注,转化为内生的、可持续的发展动能,需要城市管理者具备超越“网红”思维的远见,完成从“经营流量”到“经营城市”的深刻转变。这意味着,城市不仅要学会如何“被看见”,更要思考被看见之后,该展示怎样的内涵与担当。

  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民生增量,核心在于让流量红利渗入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游客的每一次消费,不应止于景区门票、特色餐饮和网红民宿,更应通过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合理的分配机制,惠及更广泛的市民群体。这要求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机会、营商环境等维度进行系统性的优化与提升。况且,只有让市民不再是流量的旁观者,而是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成为城市的“代言人”和“守护者”。

  更深一层看,流量能否长久,最终取决于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浮于表面的模仿与复制,终将在审美疲劳中被遗忘。网红城市的长红之道,在于深耕自身文化IP,将独特的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肌理,塑造不可替代的辨识度。一座让人愿意一来再来的城市,必然是既有惊艳的“颜值”,更有值得品读的“内涵”,既能提供新鲜的体验,又能让人感受到舒适与温情。

  归根结底,流量是放大器,也是试金石。它既放大了城市的特色与优势,也考验着城市的治理智慧、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