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彤 通讯员 高倩倩
将剪纸纹样贴在农产品礼盒上,古桥传说变成乡间小戏……近日,邓州市赵集镇以文化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鲜活图景。这里的文化不止于“看”,更融入产业、浸润乡风、凝聚人心,成为撬动乡村蜕变的有力杠杆。
融文化于产业,激活发展新动能。赵集镇深挖本地非遗剪纸文化,将其融入农产品包装产业,走出一条“文化+产业”的致富之路。该镇成立非遗产品合作社,邀请剪纸传承人开展技艺培训,为草莓、葡萄等生鲜农产品设计剪纸主题包装。传统剪纸纹样与农产品相得益彰,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还带动20余名剪纸艺人就业,让非遗文化成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激活了乡村经济新动能。
沁文化于乡风,绘就文明新图景。赵集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文化大舞台”。每月举办非遗课堂、开展剪纸展览、民俗表演等活动,让村民们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同时,镇上创新开展“德治积分”制度,将参与文化活动、践行文明行为纳入积分;村里修订村规民约,将“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形成邻里互助新风尚,使文明乡风浸润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聚文化于人心,凝聚振兴向心力。为凝聚村民力量,赵集镇组建文化志愿队,鼓励村民参与乡村建设,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角。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志愿者们用剪纸作品装饰文化墙,让老旧墙体“焕新颜”;在乡村规划讨论会上,村民们结合传统文化提出建议,共同描绘家乡发展蓝图。文化成为连接村民的纽带,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人心根基。
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乡风为韵。赵集镇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发展硬支撑,绘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