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张百强
原价2万多元的奢侈品包卖480元,近5万元的名表“砍”到650元——电商平台上,不少商户专挑深夜凌晨开播,主播高喊“代工厂直供”“海外渠道货”,手遮商品标识,还提醒“最近严查,别打字、自助下单”;白天,这些店铺又变回普通网店。这种“昼伏夜出躲监管、热度过高就停播”的“幽灵式”直播,成了售假者的“避风港”,既让监管陷入被动,更搅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
“幽灵式”直播售假,是对市场秩序的“釜底抽薪”。打着“代工厂直供”“海外渠道货”的旗号公然售假,甚至用“避查话术”挑衅法规,不仅以低价劣质商品冲击正规商家——正规品牌需承担质检、售后成本,售假者却能以三分之一价格倾销,倒逼合规商家陷入“劣币驱逐良币”困境。对消费者而言,看似“捡便宜”,实则暗藏风险,若买到含甲醛的家纺、劣质材质的服饰,轻则财产受损,重则危害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这类直播的监管难点,在于通过“躲”与“断”对监管的精准规避。不法者专挑监管巡查薄弱的深夜开播,用AI录播冒充实时互动,靠镜像翻转篡改商品标识逃避检测;一旦直播间热度上升,立马停播删链,让监管取证无门。加之多账号跨区域轮换,封停一个又冒一个,碎片化数据让 “锁定主体、固定证据” 难上加难,而几千元的违法成本,远低于消费者维权的时间与金钱成本,更纵容了乱象反复。
根治乱象,需瞄准痛点精准发力。平台要升级“夜间巡查+热度预警”系统,对深夜开播、短时间热度飙升的直播间自动标记核查,用区块链固定直播片段与交易记录,不让证据“断链”;监管部门需建立跨区域“黑名单”,让售假者换账号、换地区也寸步难行,同时明确“热度过高停播”可作推定违法的辅助证据,提高处罚力度。消费者更要摒弃“贪便宜”心态,认清“没有买卖就没有制假售假”,从需求端切断乱象滋生土壤。
“幽灵式”直播藏不住一世。唯有监管、平台、消费者三方合力,精准破解监管难点、守住市场公平底线,才能为“幽灵式”直播售假画上休止符,让直播电商回归诚信本质,真正护好消费者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