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曹西村集体的玉米地里,20多名村民穿着胶鞋、蹚着泥水在收获玉米,有的用盆端,有的用编织袋背。77岁的老党员张更才开来自家的三轮摩托车,把玉米穗运往村部。
“10月15日,我在村微信群里说,‘村集体的玉米该收了,可是天天下雨,收割机进不了地。’当时不少村民回复说要义务人工抢收玉米。”曹西村党支部书记王军伟说,“通过村‘两委’干部和村民这几天的抢收,村集体种的20多亩玉米今天就能全部收完。”
“这几年,我们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有钱后净办正经事,除了年年给村民发福利外,村容村貌变化也大得很。”67岁的村民张现中一边掰玉米棒一边说,“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谁都不会看着粮食烂地里不管。”
“今年秋庄稼前期旱后期涝,好不容易该收了,又遇上了连阴雨。现在主要是抓住降雨‘间歇期’,赶紧把玉米剥好摊开晾晒,存放到通风处,不让玉米发霉变质或者发芽。这几天,我们村男女老少一齐上阵收玉米,多抢收一穗,村里的损失就少一分。”曹西村退休教师王素华剥着玉米说。
近年来,曹西村不断发掘和激活村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提升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方式,重塑村民的集体意识,村民的大局观念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发展合力不断凝聚。据了解,该村村民主动参与村庄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小西湖”景区打造等各项工作,形成集体增收与家庭共富的新局面。(王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