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双突破” 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向绿而行

2025-10-23 09:51:17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吴白琰

  10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河南省“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省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

  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全省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1亿吨标准煤,电力总装机突破1.6亿千瓦,比2020年增加55%。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8700万千瓦,比2020年增加160%以上,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00亿度、装机占比超50%的“双突破”。

  同时,疆电入豫第二通道加快谋划,天中、青豫直流送电能力不断提升,省级500千伏骨干网架持续完善。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全面建成,全省油气长输管道里程突破1万公里,“两群六中心”储气体系加快完善,储气库容超过130亿立方米。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进入施工高潮。鹤壁、豫西等一批煤炭储备项目全面建成,新增煤炭静态储备能力350万吨以上。

  能源结构持续向绿向新

  “十四五”以来,我省加快建设新一代煤电,优化煤电机组运行调度,推动存量机组改造和转型升级,降低煤耗和污染物排放,累计改造超过2500万千瓦。

  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8%,比2020年提升约7个百分点。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超过35%。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的趋势显著。

  能源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据介绍,我省政策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围绕建立清洁能源为主、多能互补、产销协同的分布式能源体系,全面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拓展新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场景,构建以大电网为支撑、微电网为支点的新型电网形态,实现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转变。

  另外,农村能源革命不断深化,聚焦绿电清洁取暖、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提高绿电自发自用比例,降低用电成本,推动农村从单一能源消费者向能源产消者转型,实现能源从“远方来”到“身边取”。探索开展构网型技术、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智能微电网、算力与电力协同、虚拟电厂、新一代煤电等试点示范,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初见成效。

  能源创新动能不断积聚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暖温带)布局河南,许继集团和山东大学源网荷储一体化与装备联合研究院等一批能源领域科研平台落地。平高集团“超特高压直流工程关键部件”等7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成果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

  我省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过2800辆,建成加氢站接近50座,国内领先的中科清能5吨/日大型氢液化装备成功下线,国内首个、产品纯度领先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项目在中原油田建成投产。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氢能、储能等未来能源产业提速发展,加快打造中部地区能源产业科创高地。

  “‘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了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望‘十五五’,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持续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强能源支撑。”马健表示。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