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滨区 拓展文明创建硕果 迈向城市文明高地

2025-10-23 10:20:31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魏蓝

  近日,行走在鹤壁市淇滨区的大街小巷,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蓬勃力量:街头遛狗牵绳成行为自觉,路口车辆礼让行人尽显温情,校园周边和谐安宁……

  自鹤壁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后,淇滨区不停歇、不止步,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抓手,推动城市文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延伸,用“‘淇’心向善、‘滨’彬有礼”城市文明建设品牌,书写文明城市建设崭新篇章。

  机制创新 筑牢文明实践根基

  淇滨区杜绝“创城一阵风”现象,将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城市日常运转,构建起“项目化实施、品牌化打造、居民化参与”的科学工作体系。

  “妮妮姐姐课堂”项目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组建由43名专业人士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心理测量、一对一疏导、家长课堂等多元形式,深入学校、社区,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超500场,服务居民2万余人次,成功干预150余例个案,先后荣获鹤壁市、河南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与三等奖,其创新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此外,“文明‘淇’遇记”暑期文明实践项目以“七色”活动体系为青少年打造沉浸式成长平台,涵盖红色寻迹、生态保护、安全护航等丰富主题,吸引千余名青少年参与,大学生志愿者也在其中锻炼成长,实现文明实践与人才培育的双赢。

  淇滨区文明实践工作备受好评,其经验做法获多方认可。相关优秀项目被中宣部精神文明宣讲团队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剖析样本多次在全国性平台上拆解分析,将文明建设的“大主题”拆解为群众可感的“小实事”,让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在刚刚结束的河南省文明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班上,授课教授也以“妮妮姐姐课堂”项目为例,讲解如何合理设计项目目标。

  素养提升 培育文明行为自觉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淇滨区实现青少年极端事件“零发生”。这份平安答卷的背后,是一套“提前介入、精准疏导”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在有力支撑。

  暑假期间,淇滨区便依托“妮妮姐姐课堂”项目,启动了家校社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专项行动。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深社工、志愿者组成20支服务小队,下沉至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有序开展“开学前心理护航”系列活动,通过趣味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案例实操、一对一心理辅导等,有效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压力、改善人际关系。

  线上,淇滨区强化舆论引导,市民网络发言愈发文明理性;线下,交通文明持续提升,车辆主动礼让行人成为常态,遛狗牵绳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这些点滴变化,彰显了淇滨区正实现从“外在约束”到“内在自觉”的文明跨越,居民文明素养稳步提升,城市文明底色愈发浓郁。

  文化铸魂 厚植文明城市底蕴

  淇滨区深挖地域文化底蕴,紧扣“诗经故里,美丽鹤壁”市级文化主题,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

  目前,华夏南路的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效:30首古今中外名诗展示牌已安装完成,以“诗经六位佳人”为题材的皮影标识也已落地;华夏北路的诗经主题雕塑本月完工;高速公路出口的“诗经故里·美丽鹤壁”标识牌将于近日完成设置;鹤壁东站广场的诗词名句展示板已全部布置到位。同时,市体育公园内融合“诗经”文化与“匹克球”体育元素的宣传展板即将安装,推动体育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让市民在休闲漫步中感受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内涵与形象。

  西部山区则围绕非遗与《诗经》文化持续发力,已打造“淇水岸·诗经里”主题民宿集群,民宿及室内场所均提供“诗经”主题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住宿、用餐中沉浸式感受千年文化魅力。

  淇滨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文明创建”到“城市文明”的持续提升,体现了淇滨区深耕文明城市建设的坚定决心。未来,淇滨区将强化精品意识,持续优化文明建设成果,积极展现更多文明亮点,让“‘淇’心向善、‘滨’彬有礼”的城市文明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