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连华
10月28日,一个标志性的时刻在鹤壁市鹤山区定格:位于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鹤壁煤炭产业园区的时丰专用线上,一列满载3100吨化工煤的集装箱列车鸣笛启程,驶向山东港口。这趟专列的成功开行,不仅宣告了豫能控股集装箱业务的正式启动,更作为“豫鲁便捷出海通道”铁海联运物流项目的首趟集装箱货运专列,成功打通了河南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新“动脉”,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河南与山东,地域毗邻,经济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山东港口作为黄河流域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口”,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山东港口在河南省完成的铁海联运操作箱量高达11.4万标箱,同比大幅增长53.3%,河南省约80%的集装箱进出口业务经由山东港口完成,充分证明了这条通道的旺盛需求与重要价值。鹤壁时丰站,作为国家重要能源通道瓦日铁路的关键支点,既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之一,也当之无愧地成为衔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节点。此次开通的“豫鲁便捷出海通道”铁海联运项目,重点聚焦日照港至鹤壁时丰站之间的铁矿石运输,预计年发运量可达36万吨。它的顺利运作,不仅是一次业务的突破,更是区域物流格局优化升级的开端,预示着联动发展的新篇章已然开启。
这条新通道的背后,是坚实的能源储备与物流网络支撑。记者了解到,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依托瓦日铁路“大动脉”,已在河南鹤壁与山西吕梁布局建设了两大煤炭储备基地,总静态储备能力达到225万吨,年发运能力高达2000万吨。这些基地如同稳固的“压舱石”,在保障区域能源供应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借助瓦日铁路与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在区域内交会的独特枢纽优势,通过持续深化与山东港口的战略合作,有效连接沿线港口与内陆站台,一条高效、便捷的“铁路+海运”一体化物流新通道已初步构建成型。这条“内陆储配—铁路直达—港口出海”的新路径,正在有力重塑我省的传统物流格局。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综合物流成本的显著降低,还有出口货物运输时间的有效压缩,真正意义上将广阔的“出海口”搬到了河南企业的“家门口”,极大地提升了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便利度。
“通过大力推进‘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积极构建‘豫鲁便捷出海通道’,我们不仅成功串联起了豫鲁两省的关键物流节点,更重要的是,填补了豫北地区通过国际陆港直接出海通道的关键空白,使得河南的产品能够更加顺畅地通江达海,走向世界。”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晓林介绍,展望未来,集装箱业务将重点围绕精煤、矿石、钢材、水泥熟料等大宗货物,以及化工产品等高附加值货品展开,积极探索并实践“一箱多用、万物可运”的现代化物流模式,为促进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