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市 绿色农业“点废成金”

2025-11-06 10:39:36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王晓磊 张瑞

  眼下,正值粪肥撒施的“黄金窗口期”。11月3日,满载着腐熟粪肥的专用车辆穿梭于舞钢市枣林镇张卜庄村的连片农田里,撒肥装置将这些深褐色的“营养餐”均匀地铺洒在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有机肥特有的醇厚气息,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沃野肥田图。

  “我这260亩地,年年都用这粪肥。”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玉米种植大户张洪涛满脸笑容地算起了他的生态账:“最直观的就是化肥用量减下去了,土壤板结的情况改善了,地更有‘劲’了,粮食产量和品质都提了上来,种地的收入更稳定。这真的是个好政策。”张洪涛说。

  张洪涛的赞誉,源于舞钢市已进入第5个年头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今年,该市通过“自主申报、乡镇推荐、现场查看、公示”等一系列严格程序,最终遴选出10个专业化实施主体,承担起为土地准备“营养餐”的重任。

  目前,该市10个专业化实施主体的粪肥已全部完成腐熟沤制,并经由省农业科学院专业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标准,为还田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农田施肥现场,舞钢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徐进玉介绍:“眼下正是作物腾茬后的关键窗口期,我们将科学调度车辆与人力,确保在小麦播种前全面完成撒施任务,坚决做到‘肥等田’,目标就是把这些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好,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点‘粪’成金。”

  为确保这一惠民项目规范落地、效果可查可溯,舞钢市今年构建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一方面,农业农村部门抽调科级干部带队,组成4个片区督导组下沉一线,开展全过程监督,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专项监督小组,负责日常监管;另一方面,该市创新性地强化群众参与机制,要求每个项目村至少推选3名村民代表作为“现场监督员”,对粪肥数量、撒施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此外,该市还引入第三方监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运输、撒施过程进行全程轨迹记录和影像留存,实现“一车一码、一田一档”的数字化精细管理。

  “绿色种养循环项目,核心就是解难题、增效益,通过市场化服务,把养殖场、服务组织和种植户串联成一条利益链,形成一个生态与经济的良性闭环,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个模式巩固好、推广开,让其真正成为我们农业绿色发展的常态。”舞钢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全州说。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