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的新闻AI永远无法抵达

2025-11-08 10:22:59   来源:河南经济报

  ■马连华

  这是一个AI的时代。

  输入关键词,摁下确认键,一篇新闻稿十几秒就能生成。AI定制的所谓的好稿件往往洋洋洒洒、结构工整、逻辑清晰、语言精准。猛一看,有深度有广度,一度让不少同行产生“AI比自己写得好”的幻觉。有人开始依赖AI写稿,有人把编辑、校对等环节也交给AI处理。

  但慢慢地,大家也发现AI写作的局限:总是慢半拍,缺乏信任感,更缺少真情实感。

  AI不能跟我们一起去奔赴现场进行实地采访,无法捕捉到采访对象微妙的表情和眼神;它也读不懂“此时此地”,难以理解一场对话背后流动的情绪,无法体会整个采访活动的复杂情感。它不会为某个细节动容、不会反复斟酌,更不可能用洞察、共情和判断为新闻稿件注入灵魂。AI只会根据大数据已有信息,机械地总结“发生了什么”,并且——永远慢半拍。

  20年的记者生涯,我一直在经历、倾听、见证、记录、发声。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有温度的媒体人。可是,真正遇见AI时代,我一度“给整不会了”。从好奇尝试到排斥拒绝,编版看稿时下意识去分辨:这篇文章是不是AI写的?

  迷茫彷徨之后细思量,AI不是威胁,有且只有一种身份——工具。往小了说,AI确实解决了不少人的现实问题;往大了看,这是一场拥抱技术、也重塑自我价值的变革,加以使用,事半功倍。

  记者节的氛围,总是复杂的。有荣光,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清醒。在这个信息愈发真假难辨的世界里,正因为环境喧嚣,写好新闻的坚守才显得更有意义;正因为信息芜杂,真情实感、专业而有温度的作品才更显珍贵。

  我看过清晨的日出,也伴过深夜的星光;熬过思路枯竭的长夜,也经历过改稿重写的折磨。在无数个码字的日子里,我仍愿被一个故事触动,仍愿为一个真相奔赴,并依然相信文字的力量——把笔握在自己手中,写好我想写的新闻。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