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强
记者,核心在“记”——记录那些有温度的事儿,记录那些温暖世间的人,记录时代发展的强劲脉动。投身新闻行业十余年,这便是我对这份职业最真切的理解。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光明。作为一名记者,鲜活的新闻从不在案头纸页间,唯有真正沉下心、迈开脚,走进田间地头,才能捕捉到最生动的故事,触摸到最真切的民生温度,更能直观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与时代发展的强劲势头。
唯有躬身入局,方能不负使命。还记得在今年麦收季节,我走在安阳县的田埂上,看着联合收割机在金色麦浪中穿梭,想起此行的目的——采访基层供销人,记录他们在麦收中的担当。本以为是一次普通的采访,但当看到基层供销人默默耕耘、辛勤付出,换得农民发自内心的赞许与信赖时,我深深被他们扎根乡土、服务乡亲的赤诚与坚守所感动。
炎炎夏日,上有烈日的炙烤,下有弥漫的烟尘与农机的轰鸣,这就是基层供销人的工作环境。“麦收就是与时间赛跑,耽误不得。”站在地头调度多台收割机的安阳县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刘庆军,一边擦着像是永远擦不完的汗水,一边介绍着,“这块地的麦子已经成熟,再不收割就要影响产量了。”
而在田间,与刘庆军及农机手们的忙碌有所不同的是,一旁的农民显得有些“悠闲”,不时有人指着收割机喊“快到我们家的地了”。“现在种地不用管,从种到收都有供销合作社提供服务,种地轻松多了。”当地农户王大叔笑着说。
我还记得,当地一位老供销人感慨地说:“供销合作社要发展,就要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从过去的‘三尺柜台’向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
采访中,我走访了几个村庄,见证了基层供销人顶着烈日协调作业,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用实际行动助力农业发展,成为麦收季节里最坚实的后盾。
这些天的采访,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用文字传递民生温度。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也是时代发展的鲜活注脚。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更高昂,在为人民创作、为时代而歌的道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