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凤娇
泪水与汗水相伴、光荣与梦想同在……11月8日,当这个特殊的节日如期而至时,我再次静下心来回望职业生涯,叩问新闻初心,重温新闻使命,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30年,弹指一挥间,1万多个日夜的坚守仿佛就在昨天。我依然记得初次单独执行采访任务时的那份忐忑,记得第一篇稿件变成铅字时的雀跃,更记得那本沉甸甸的记者证握在手中时难以自抑的激动。
岁月无痕,新闻有印。30年,新闻从业路上的每一步,都铭刻着成长的足迹。最珍贵的记忆,总是与脚下那片坚实的土地紧密相连。为了真实呈现秋收场景,我曾无数次冒雨钻进一人多高的玉米地,泥浆裹满裤腿毫无怨言,却在农民的笑容里读懂了什么叫“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笔下就沉淀多少真情”。为了准确记录麦田墒情,我曾无数次顶着炎炎烈日,蹲守在田间地头聆听农业专家解锁农作物高产的密码,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滴在采访本上,瞬间晕染了记下的文字。这些瞬间,让“接地气、有温度”融入了我的血脉。
作为记者,我们要做风雨中的逆行者。1999年,我在北京采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伟大成就时,昼夜奔波,脚上的血泡磨破又结痂,依然选择坚守;2006年,我在安阳采访殷墟申遗时,高温下连续奋战十几天,直到突发性耳聋也没有离岗;2010年,我在四川采访当地灾后重建情况,走进深山、迈入工地,用汗水与泪水凝结成一篇篇鲜活的文章。正如“新闻巨子”范长江所言,为理想工作值得鞠躬尽瘁,这份“苦”,是职业奉献的勋章。
作为记者,我们要做温暖的传递者。在乡村采访,我曾被大学生返乡带领村民致富的赤子之心感动着;在田间地头,看到农民脸上的风霜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深知笔下的文字承载着民生的重量。这份见证成长、传递希望的快乐,滋养着我的职业生涯,激发着我的工作热情。
时至今日,我的信念愈发坚定:选择记者,便是选择成为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守望者。以笔为犁,深耕不辍;守望初心,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