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在奋进中谱写新篇

2025-11-13 09:58:03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周传杰 文/图

  河南息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县。从大禹治水中的“息壤”,到西周时期的息国,再到今天的息县,一个“息”字贯穿古今。神话传说中的“息壤”是一种能够自我生长的土壤,蕴含着生发之意。因此,息县的“息”,是奋发有为、生机勃勃的“息”,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川流不息的发展活力,是生生不息的文脉传承,更是“政平讼息”的善治追求,也是息县这些年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息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要把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聚焦落实“1+2+4+N”目标任务体系。202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8.27亿元,同比增长5.6%、居全市第2位;2025年1~8月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中有进,其中4项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息县龙湖古桥扮靓城市容颜

  自强不息 筑牢产业强县根基

  息县位于信阳市东北部,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23个乡镇(街道),总面积1892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人、是信阳市两个人口超百万的县(区)之一。息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基础并不雄厚,但是息县有着113万的人口优势和劳动力资源,凭借人口、地域等资源优势,息县确立了“产业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依托40余万青年劳动力和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并借助信阳师范大学淮河校区和息县中等职业学校智力支持,息县确立了纺织户外、绿色食品、电子信息为县域三大产业,谋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纺织户外产业园、2000亩的绿色食品产业园、1000亩的电子信息产业园。


阿尔本户外(息县)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工人正在赶制用户订单

  在河南省行嘉户外用品有限公司,4个超千平方米的大厂房并排摆列,厂区整齐堆放着各式户外产品,从藤椅、茶几到帐篷、雨搭,应有尽有,从加工到制作,全部自主研发生产,作为息县户外用品的龙头企业,带动了息县户外产业的生产链,形成了“县城产业园区+乡镇共富产业园”的发展格局。此外,创科纺织科技(河南)有限公司、阿尔本户外(息县)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陆续落户纺织户外产业园,3家企业用工人数均超过1000人。


豫道农业酸辣粉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绿色食品产业园同样发展迅速。在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道农业”),新上的自动化设备能完成从料包封装到成品码放的全部流程。企业负责人赵豪说:“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酸辣粉生产线。”其产品连续两年全国销量第一,已卖出超过9亿桶。在豫道农业的带动下,息县培育出“东岳红”红薯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种植生态红薯10万亩,建成酸辣粉产业园,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持续擦亮“中国酸辣粉第一县”品牌。除了豫道农业,还有宏升面制品、鲍师傅糕点等20多家重点企业也在快速发展,让绿色食品产业成为息县的又一张名片。

  电子信息方面虽然起步晚,但增长势头强劲。在AIOT科创园,工作人员正调试最新的智能设备。“我们的AI智能摄像头已实现智能识别、智能捕捉功能……”一家企业负责人孙世伟自豪地说。AIOT科创园、苏息精密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先后落地,九如科技、山峰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逐渐成长,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电子信息产业正从“跟跑”向“领跑”转变。近期引进的铜基石墨烯复合材料、新能源电子设备制造等项目,还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川流不息 汇聚农业大县底气


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

  秋日的息县,风吹稻浪米生香,息壤生金薯赛粮。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息县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以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为抓手,让这片古老息壤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息县地处淮河之滨,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常年可耕种春季小麦、秋季水稻两季作物,曾有“稻麦同框”的奇景,民间早就有“一半米饭一半馍,有钱难买息县坡”的农谚。

  走进项店镇,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灌溉管网纵横交错,大型收割机穿梭作业,智慧农业监测设备实时传输数据。“以前地块零散,大型机械进不来,现在小田并大田,种地效率翻了好几番!”项店镇种粮大户王建国笑着说。

  这个传统农业大县,正在通过农田的高效利用走向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这得益于息县率先实施农村“一户一田、小田并大田”改革,比全国提前近一年,成功流转耕地88.72万亩。2025年,息县又成功申报30万亩高标准农田大项目,截至目前,新建和改造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已超过半数。

  行走在临河、项店、长陵等乡镇的项目区,只见田块平整、道路通畅、沟渠相连,节水灌溉设施完备,“粮田”真正变成了“良田”。“地好种了,成本降了,产量高了!”种粮大户纷纷赞叹。

  2020~2024年,息县粮食总产量五年平均达21.36亿斤,顺利跻身全国前100位,成功入选“全国超级产粮大县”。

  近年来,息县按照“1+3+N”的思路发展农业,以“弱麦”谋“强业”,持续叫响“中国弱麦第一县”这“1”品牌;做强优质水稻、高油酸花生、生态红薯“3”大优势产业,不断推动香菇、肉牛、肉羊、蛋鸡等“N”种特色产业。

  目前,息县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已形成了以加工弱筋小麦为主的企业——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连续4年荣获“茅台集团优秀供应合作伙伴”。在该公司的带动下,一粒小麦能“变身”高端酿酒原料,一颗红薯可加工成“网红”酸辣粉,一粒水稻能延伸出多条产业链。息县正是依托其优质农产品资源,培育出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农业品牌。

  “我们的香稻丸属于息县独有的农特产品,口感香糯,一锅米饭中只需加入一小撮,便可满屋飘香。”农产品主播们正在热情推介。近年来,息县通过“一乡一业一村一主播”计划,孵化出了“牛厂长”“羊厂长”等一批直播带货达人,其中“牛厂长”家的牛筋丸在网络销售异常火爆,其销量保持全网前三。

  在“1+3+N”发展思路下,息县培育出4家省级、2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店镇、东岳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岗李店乡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正大集团、中国融通、北大荒、中原粮仓等知名企业相继在此落户,并成功创建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水稻、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省级弱筋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运营,息县农业正朝着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生生不息 传承千年古县魅力

  息县于公元前682年在华夏土地上最早设县,古今相沿不易“息”名、不改其治,堪称“郡县制”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华第一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的淮河文明、4000多年的农耕文明、3000多年的建城史。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息县大力推进交旅文创融合发展,打造文旅新标杆,文化旅游景区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润泽千家万户

  走进息县濮公山矿山公园,山体植被郁郁葱葱,山下湖面波光粼粼,从空中俯瞰,犹如镶嵌于绿野中的一块蓝色宝石,熠熠生辉。“长白山的天池也不过如此!”来此游览的金先生感叹。谁曾想到,昔日的废弃矿山,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蝶变的过程也定格在了濮公山自然博物馆中,这座利用旧石灰窑建成的自然博物馆还荣获了意大利米兰国际设计大赛银奖。

  “以前来息县,确实没什么好玩的地方。现在不仅有4A级景区,还有很多网红打卡点。”不少外地游客纷纷感叹。

  除濮公山矿山公园,息县还成功打造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息州杉海景区,以及龙湖公园、古赖国文化园、项店镇黄围孜村等3A级旅游景区。A级景区从无到有,现已达到6个,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品牌数量跻身全市第一方阵。


息县由“临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

  濮山淮水映息州,千年古县再出发。依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临淮优势,息县规划建设了淮河新区,推动城市从“临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过去一年,息县通过市场化运作,成功举办淮河文化旅游宣传月、端午龙舟赛等文旅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引客入息8.3万人次;以根亲文化为纽带,吸引赖氏、马氏等到息县交流,成功举办世界赖氏恳亲大会、世界马氏恳亲大会,通过招商交流,宣传息县,推介息县。

  旅游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息县地处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群与武汉都市圈的三角核心地带,全县3小时经济圈有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4个省会城市,至信阳明港机场45分钟车程、武汉天河机场2小时车程、新郑国际机场3小时车程,境内开通7个高速出口;成功争取南信合高铁在息县设站,建成投用息县长陵港,正加快建设淮河新区港、淮河主干道Ⅲ级航道整治等重大项目,息县正从“淮河通境”的天然枢纽,蜕变为豫东南公铁水多式联运的核心城市,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为临港产业和旅游文创事业带来新的机遇。

  “政平讼息”书写今日息县新篇

  息县在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民生事业的改善,尤其是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的建成,淮河城市供水工程成功供水,结束了息县人“守着淮河没水吃”的历史。2024年,息县7个“保交楼”项目共计1644套房屋全部交付,全省专班系统审核后交付率为100%、居全市第一位。2025年,全县高考过特控线1547人、连续3年突破1500人,过本科线4513人、连续3年突破4500人;空军飞行学员录取人数位居信阳市第二、河南省县级高中第一。新建成的息县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可培养、输送技术工人1.5万名。息县人民医院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2年位居全省县级综合医院第一名。息县还成功创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县区、全市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县,群众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一手抓改善民生,一手抓治理难题。息县大力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全县共划分1980个网格,配备“一长三员”5549名,并选派150名机关优秀干部到社区担任网格员。通过整合县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平台、12345便民服务热线、网民留言等群众诉求渠道,将问题化解在源头,矛盾化解在基层。

  今年9月6日下午,息县渡淮大桥上发生了惊险一幕,面对一名即将沉入湍急河水的女子,息县司机黄超丝毫没有犹豫,从18米高的桥面一跃而下,用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援,书写了平凡人的英雄赞歌。不到一个月,类似的场景再次上演,退役军人吴志国与淮河金沙滩景区工作人员李建起挺身而出,共同展开了一场守护生命的极限救援。息县人用自己的凡人善举感染着、温暖着身边人。良好的社风带动良好的民风,今年以来,已有2人被评为“中国好人”,12人获省级“身边好人”称号,生动体现了息县人民善良正直、果敢勇毅的精神风貌。

  “政平讼息”,就业亦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息县在服务企业上,大力发扬“店小二”“抱枕头”精神,深化“一网通办”改革,网办事项占比98%;开展局长“周一见”、行长“周一见”活动,营商环境考评持续进位,获全省通报表扬,“无事不扰、有事办好”成为息县新名片。在促进就业方面,息县不仅开展“线上招聘、直播带岗、夜市招聘”等活动,还到“江浙沪”等人员密集城市去招工送岗,结合文化下乡活动,把岗位送到田间地头,稳定息县企业用工。为更好地服务年轻人在息县安家乐业,息县创新实施了“鹊桥工程”,促使多对年轻人在息县安家。

  今日的息县,正以自强不息的拼搏、川流不息的耕耘、生生不息的传承,以及“政平讼息”的追求,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淮上明珠正在加速崛起。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