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李媛媛
11月的清晨,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村的晨雾还未散尽,“春临农家”的木质招牌已映着朝霞泛起暖光。老板娘许秀青蹲在青石板院落里择菜,听着隔壁民宿飘来的欢笑声,眼角笑纹里盛满了满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俺们这穷山沟真就变成了‘聚宝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许秀青告诉记者,这几天看新闻后,自己的劲头更足了,“只要踏踏实实干,农家乐也能走出‘大天地’。”
时间倒回十年前,这个藏在大别山腹地的小村落还是另一番惨景。泥巴路上牛粪成堆,土坯房顶茅草耷拉,青壮年揣着打工梦奔赴城市,留下的老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那时候出门打工,最怕别人问老家在哪。”许秀青摩挲着褪色的门框回忆道,“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从‘破烂山’里走出来的呢?”
转机始于2014年的春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吹响,田铺大塆被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许秀青敏锐地察觉到机遇,她将自家农房升级改造,成为田铺大塆尝试经营农家乐的先行者。
“刚开始真是硬着头皮干。”许秀青指着墙上泛黄的菜单笑道,“第一桌客人是来调研的工作组,我手抖得差点打翻醋瓶。”但变化悄然发生:石板路修葺一新后,摄影爱好者来了;非遗工坊开张后,文化体验者来了;红军洞群的故事被挖掘后,红色研学团来了。
2019年,那个难忘的秋天,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如同春风化雨,“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指示,让全村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动基层治理,共建文明乡风”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
初冬的傍晚,田铺大塆的文化广场上响起阵阵掌声。村“两委”正在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投影幕布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标题格外醒目。“全会提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不正是咱们正在做的事吗?”田铺乡党委书记李文林切合实际宣讲时,村民们频频点头。
如今,田铺大塆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昔日沉寂的山村焕发勃勃生机,走出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路子。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亮起的红灯笼映照着石板路。许秀青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坐在门槛上望着漫天星斗感慨:“小时候听老人说‘靠山吃山’,没想到如今这青山绿水真的能吃出金山银山。”
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正转化为生动实践。从一户农家乐的星星之火,到全域旅游的燎原之势;从破旧山村的华丽转身,到和美乡村的幸福图景,田铺大塆的故事印证着一个真理:贯彻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广袤的农村大地必将书写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振兴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