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胡译丹 蔡亚咏
今年以来,息县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置于县域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政治引领、机制创新、精准服务、队伍培育“四链协同”为核心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在筑牢思想引领链上,息县创新开展“淮上息商”讲堂系列活动,通过专题培训、政策解读、现场教学等多样化形式,组织民营经济人士深入学习中央及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精神。同时,邀请本地优秀企业家现身说法,分享创业历程中的经验与发展心得,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家明晰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心。据统计,截至目前,“淮上息商”讲堂已举办8期,累计培训企业家360余人次,有效增进了民营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认同,为企业发展凝聚了思想合力。
优化机制保障链是息县提升民营经济服务精准度的关键举措。建立“统战牵头、部门联动、商会协同”的工作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诉求“收集—交办—反馈—评价”闭环管理体系,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和“首席服务官”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难题。今年以来,息县通过线上平台、线下走访等多种渠道,累计收集企业用地审批、融资贷款、政策咨询等各类诉求89项,目前已成功协调解决36项,企业满意度达95%以上,用高效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破解民营经济发展梗阻,息县延伸调研服务链,组建由统战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联合调研组,深入行嘉户外、豫道食品等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沉浸式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此外,息县创新开展“政企恳谈日”活动,定期邀请企业家代表与发展改革委,以及工信、税务等相关部门面对面沟通,现场拆解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发展难题42项,有效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人才是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息县着力建强人才培育链,为民营经济注入新活力。息县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重点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发现和培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优化县工商联领导班子结构,积极吸纳年轻企业家加入,新增“80后”“90后”民营企业家11名,占比达68.7%,为民营经济发展队伍注入“青春力量”。此外,息县还建立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培养,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息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四链协同”工作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民营经济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