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温献伟
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就免密支付发出倡议,呼吁支付服务主体强化安全管理。首要一条即提出,在用户开通环节,通过显著页面完成用户开通意愿确认及免密支付协议签订,杜绝默认开通行为。
在新消费场景不断丰富的今天,免密支付功能通过简化支付流程,可以快速提升结账效率和客流周转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支付服务主体推出免密支付功能,在满足广大用户美好体验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移动支付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但毋庸讳言,免密支付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为暗箱操作留下了滋生空间。整体表现为不尊重用户意愿,极力谋取利益最大化。譬如,某些支付服务主体通过隐匿页面或者快速跳转的方式,引诱和欺骗用户“默认勾选”“默认开通”;某些支付服务主体“私下设套、暗地挖坑”,关联自动续费、先用后付等功能,让用户不知不觉中被长久消费所绑定。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免密支付,近年来,此类盗刷案例不在少数。
免密支付在推广使用上,固然不能因噎废食。但是,一系列“噎喉咙”“卡脖子”的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出倡议很有必要,但这恐怕还不够。行业协会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免密支付功能开通的规范性流程,指导各服务主体建立操作“标准像”,通过“立规矩、划红线”等监管手段,使其服务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标准化。
相关监管部门也应与时俱进,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做到“心中有数、破解有术”,不断提升免密支付自身过滤能力,披沙拣金,去伪存真,推动移动支付行业向新而行、向好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