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浉河区 “金叶子”满山头 茶农增收有奔头

2025-11-20 09:44:55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魏震

  “以前茶农只顾春茶,夏秋茶都白白浪费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公司收购夏秋茶,茶农每亩能多赚3000元以上。”日前,在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湖塘村,十八口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代君指着新收的鲜叶,脸上洋溢着笑容。

  浉河区作为信阳毛尖核心产区,全区63.5万亩茶园中,约34.5万亩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因缺乏稳定销路,大量夏秋茶长期被弃采,茶农收入高度依赖春茶一季。

  “春茶采摘结束后,茶农通常在5月份进行一次深修剪,此后便基本停止采茶。”长期扎根茶区,代君对此了然于心,“由于缺乏有效销路,夏秋茶处于‘采了不划算、不采又可惜’的尴尬境地,整体收益较低。”

  为破解困局,浉河区积极探索“名优茶+大宗茶”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大宗茶产业。作为区内首批探索夏秋茶利用的企业,十八口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夏秋茶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该公司日鲜叶需求量可达4万斤,带动周边茶农增收致富。“以前夏秋茶没人要,我们承诺长期收购后,现在茶农主动把茶送到厂里,解了茶农销售的后顾之忧。”代君介绍。

  近年来,浉河区积极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通过“企业+卫星工厂+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联动机制,系统性推动大宗茶发展。目前,全区已遴选43家初加工企业,并配套相应政策,引导茶农、茶企转变观念,提升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涌现一批专注大宗茶生产的龙头企业,带农增收效果显著。

  如今,浉河区大宗茶产业大规模生产已初具规模。2024年,全区大宗茶产量达1.93万吨,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春茶一季忙”到“四季采茶忙”,从“荒着老叶子”到“金叶子满山头”,在“茶厂四季产茶、农户四季有收入”的目标下,大宗茶正成为浉河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