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梁聪 通讯员 聂建武 王丽君
金秋时节,走进新县周河乡,山山岭岭间处处跃动着丰收的喜悦。
沿着蜿蜒山路盘旋而上,空气中弥漫着油茶果晒透后散发出的独特草木香。乡文化站、卫生院、停车场的空地变身临时“晒果场”,一片片褐色的油茶果铺满地面。村民们弯腰翻晒的身影,与堆成小山的油茶果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你看这晒场上的果子,颗颗饱满,在乡亲们眼里,这都是‘金豆子’。”在周河乡五马油茶产业园,负责人张泽成捧起一把油茶果,笑意盈盈。“从秋分开始,大家摘果、晒果、剥壳,忙得不亦乐乎,勤快人一天能挣好几百块钱。这满山的油茶树,真成了咱们的‘绿色银行’。”张泽成说。
作为“中原油茶第一乡”,近年来,周河乡通过低产园改造、扩大种植、科技赋能,让传统油茶产业焕发出新活力。目前,全乡油茶种植面积已近10万亩,今年预计产量约7500万吨,产值约1.2亿元。
在张泽成的推动下,五马油茶产业园已形成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我们不仅要榨好油,还要把每一颗油茶果‘吃干榨净’。”他指着生产线介绍,除了传统茶油,还研发了洗发膏、沐浴露、香皂、精油等深加工产品,极大提升了附加值。
“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新模式,通过流转林地、改造低产园、建设高产林、培育良种等手段保障油茶籽的高质高产。”张泽成说,“我们以保护价收购农户茶籽,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真正让茶园变成绿色工厂,让茶农变身产业工人。”谈起未来,他信心十足。
而在河南信锐农林公司,新投入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该公司构建起“收购—处理—产油”全链条,日加工油茶果超50吨,年加工能力达6000余吨。“通过分类加工,我们打造出野生山茶油、古树茶油等特色品牌,市场反响非常好。”该公司负责人陈海东表示。
油茶产业,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放眼整个新县,十余年间,油茶林面积已发展到34.72万亩,其中老油茶园20万亩,新造油茶林14.72万亩,形成了集种苗、基地、加工、科技、旅游与文化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从山间种植到车间加工,一颗颗小小的油茶果贯穿了一条完整的富民产业链。生态优势在这里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油茶已成为老区人民增收的“幸福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