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专家“穿针引线” 中药材产业“强心壮骨”

2025-11-27 10:59:08   来源:河南经济报


专家团队在中药材种植基地调研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情况

  11月13日,淅川县西簧乡迎来关于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对接会。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副研究员腊贵晓,河南德圣堂药业、南阳市方林中药饮品两家企业代表齐聚于此,与当地政府、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商产业合作。这场跨越科研、企业、基层的深度对接,是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淅川县)(以下简称“科技特派团”)精准发力、牵线搭桥的直接成果。

  作为产业对接的联络人,科技特派团团员、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豫南试验站站长、南阳市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陈培育深耕西簧乡中药材产业一线,既摸清了当地8000余亩种植基地的资源家底,又洞悉了当地的发展痛点。一方面,西簧乡地处北纬33.24°、东经111.17°的黄金区位,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造就的雨热同期、228天无霜期等优越自然条件,形成了以黄姜为主导、多品种协同发展的种植格局;另一方面,当地中药材产业呈现有资源无渠道、有产量无标准、有潜力无技术状态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陈培育精准匹配资源,一边对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的顶尖技术力量,邀请专家提供专业指导;一边联络符合当地产业需求的龙头企业,为供需双方搭建直接沟通的桥梁,让“科研端”“企业端”与“生产端”实现高效衔接。

  在产业升级的全链条中,科技特派团成为技术赋能的核心引擎。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岗位专家、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花类药材岗位科学家团队核心骨干、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研究员余永亮明确表态,将持续聚焦当地产业实际需求,深度整合团内河南省农科院中药材所、南阳市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与咨询——从优化种植品种、规范田间管理,到提升加工工艺、保障产品品质,全方位破解技术难题,确保合作项目科学高效推进。这种“靶向式”技术服务,不仅让西簧乡的中药材种植从凭经验向靠科学转变,还有助于当地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此次成功合作,是科技特派团探索“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创新模式的生动实践。正是凭借特派团的“穿针引线”与全程赋能,西簧乡的资源优势得以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企业找到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基地,让农户获得了可靠的增收渠道,最终实现企业获益、政府推动、农户得利的多方共赢。正如陈培育所言,科技特派团的使命,就是立足基层需求,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断点”,让科技真正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硬核力量。

  从牵线搭桥到技术赋能,从资源整合到模式创新,科技特派团以实际行动,成为推动西簧乡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也为淅川县乃至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赋能样本。(代文娇 文/图)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