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模型,风险疑点逐渐‘浮出水面’,不仅精准锁定了无票扣除问题,还堵住了小微优惠临界风险,监管效率显著提升。”近日,新乡市税务局企业所得税科负责人介绍,依托“无票扣除+票表比对+小微临界”综合分析模型,该局已精准应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风险,全市企业盈利面位居全省第二。
找准切口 破解“无票扣除”监管难题
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真实性、合法性,是税费征管的“必考题”。该局在日常管理中发现,部分企业在税前成本费用扣除方面,存在自行申报成本费用远大于购货发票载明金额与其他合理支出之和、进销项严重不匹配等问题,以建筑业、商贸企业尤为突出。个体工商户、独资合伙企业因核算水平有限,也常出现不合规无票扣除情况。
税前扣除必须遵循真实、合法、关联原则,“无票扣除”正是规范管理的关键切口。鉴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计算环节的共性,该局决定以“无票扣除”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两类纳税人所得税管理。
数据建模“票表比对”精准风险画像
为让风险识别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说话”,该局按“脚本标准化、特征标签化”思路搭建分析模型,明确比对口径,将申报表中成本费用总和,与增值税受票金额、个税系统工资薪金、折旧摊销等合理扣除项之和进行精准比对。
科学设定阈值,考虑成本跨期结转等因素,将企业差异阈值定为500万元、个人差异阈值定为300万元,差异超标的自动列为疑点,同时剔除房地产、金融等特殊行业,进一步提升指标精准度。“以前靠人工筛查像‘大海捞针’,现在模型自动预警,疑点清晰明了。”基层税源管理部门税务干部表示。
叠加增效 双疑点防控织密监管网络
小微企业占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比例大,因实际税负与法定税率间的差异,易诱发临界骗享优惠风险,监管难度较高。为此,该局将“无票扣除”与“小微临界值”(应纳税所得额250万元~300万元)疑点叠加,形成双重防控机制,精准堵塞征管漏洞。
今年以来,针对“小微临界+无票扣除”疑点企业开展专项核查,同时将经验延伸至个税领域,对申报成本差异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及独资合伙企业开展专项核查,进一步扩大监管成效。(杨琦 任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