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感知世界,智创未来”——2025传感器大会将于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郑州正以“中国智能传感谷”的身份,在全球传感器版图上留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郑州高新区,这片仅3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今已成为中国传感器产业的高地,汇聚了近3000家传感器企业,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从智能手机的触控交互,到工业安全的燃气监测,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到人形机器人的触觉感知,小小的传感器正作为数字经济的数据底座,悄然推动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产业高地:郑州传感器的集群成势
在11月25日召开的2025传感器大会新闻发布会上,郑州市政府通报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气体检测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双双稳居全国首位。
郑州传感器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
近年来,位于郑州高新区3平方公里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的产业热土已汇聚超2900家传感器相关企业,产业规模突破32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5%。
在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传感器园区排名中,郑州高新区位列第四、中部第一,形成了“集群成链、创新成势、政策成体系、品牌成名片”的综合优势。
科技引领:龙头企业的创新突围
在郑州传感器产业的崛起中,龙头企业汉威科技扮演了关键角色。汉威科技自主研发的激光燃气报警器能精准探测微量甲烷泄漏的产品,可在千亿个分子中精准捕捉到单个目标气体分子,为用气安全筑牢极致防线。
汉威科技的创新步伐近年来明显加快。
汉威科技超前布局了柔性触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姿态控制惯性传感器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诸多应用场景。公司已建立起化学、超声、柔性和光电四大技术平台,研发创新正朝着上游与核心纵深发展。
汉威科技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整机应用的IDM全链条能力,拥有3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并专门出台“传感器产业十条”政策,搭建国内领先的“传感生态圈”服务平台。
生态构建:从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
郑州传感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的强力支撑。
从传感器材料、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从智能仪器仪表到智慧解决方案,郑州高新区已形成全链条布局,智能传感产业集聚企业2900余家。
创新活力的迸发,源于“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等50余家科研机构扎堆落户,与高校智库协同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郑州传感器企业累计斩获数千项知识产权,多项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随着2025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启幕,全球传感器产业的优质资源与先进要素再次向这座中部城市汇聚。
据悉,本届大会采用 “1+8+6”全新模式:1场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会、8场专业论坛、6场同期活动,首次聚焦“具身智能”“新能源汽车传感器”等热点方向。大会将发布《中国传感器高质量发展宣言(郑州宣言2025)》和《2025传感器十大园区发展报告》,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延续去年签约42个项目、284亿元的强劲势头,今年大会将继续推动一批高能级项目加速落地,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郑州传感器产业的崛起,是中国高科技产业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打破国外垄断到实现自主研发,从单一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从本地企业到全球竞争,郑州传感器企业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与市场深耕相结合的道路。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作为数字经济数据底座的传感器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5传感器大会不仅是一场科技与产业的巅峰对话,更是一个瞭望未来、塑造格局的战略窗口。郑州,这座“中国智能传感谷”,正朝着全球感知产业创新策源地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