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人民检察院 一堂“家务实践”背后的精准帮教课

2025-10-14 11:40:23   来源:河南经济报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近日,郸城县人民检察院“丹青”未检工作室精心策划,为两名涉罪未成年人小豪(化名)和小旭(化名)组织了一场帮教活动。这场以“家务实践”为载体的特殊课程,旨在引导他们从劳动中感知责任,实现自我成长。

  此次活动源于国庆节、中秋节“双节”前的一次精准评估。“丹青”未检工作室的司法社工赵琳在电话访谈中发现,小豪和小旭普遍对家庭责任缺乏感知。面对这种情况,“丹青”未检工作室没有采用说教方式,而是结合节日团聚的家庭氛围,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家务清单。该计划的核心不是追求劳动量,而是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家人的付出,培养同理心与担当精神。这正是“丹青”未检工作室“精准帮教”理念的显著体现。

  在“丹青”未检工作室的引导下,改变悄然发生。小豪第一次独立负责家庭的晚餐。从买菜、算账到烹饪,两个小时的忙碌让他深感不易。“以前总觉得爸妈做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小豪分享道,“当我真正做出一桌‘黑暗料理’时,才明白一顿饭背后有这么多事情需要操心。”尽管成果不尽完美,但是家人的鼓励让他收获了宝贵的认可。

  另一边,小旭接下了打扫客厅的任务。整理书本、擦拭缝隙、清理角落……他花了两个小时才完成这件原本以为“简单”的事。可贵的是,劳动结束后,他主动陪伴年迈的奶奶散步、聊天。奶奶欣慰地发现,孙子“话少了,活儿多了”。这份沉默的改变,正是“丹青”未检工作室希望通过实践触及的内心成长。

  “丹青”未检工作室的检察官表示,引导涉罪未成年人参与家庭劳动,是工作室构建的“检察+社工+家庭”多元帮教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家务事虽小,却是培养责任感、生活技能和重建家庭联结的有效途径。

  郸城县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丹青”未检工作室将持续深化这一帮教模式,将看似平常的生活实践转化为深刻的成长课堂,帮助更多涉罪未成年人理解责任、学会担当,重建与家庭、社会的连接,最终顺利回归正途。(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齐心悦 刘晶晶)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