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维”破局解民忧 数字赋能优环境

2025-11-18 10:27:10   来源:河南经济报

  不动产登记关乎企业资产盘活、群众安居梦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晴雨表”。近年来,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面历史遗留、流程梗阻、服务失衡等痛点,创新构建“机制攻坚+流程再造+数字赋能”三维解决方案,累计化解登记难题152个,惠及1.38万余户家庭及2万余家企业,用“小证书”托起了营商环境“大民生”。

  历史遗留问题是不动产登记的“老大难”,涉及规划、住建、消防等领域,往往成因复杂、协调困难。针对此类问题,该局跳出“头痛医头”的被动模式,以机制创新凝聚化解合力。一是专班联动聚合力。牵头成立由纪委监委、住建、税务、法院等部门参与的深化整治“登记难”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研判”会议制度,针对国电大岭风电、优洋饮品等企业项目及居民小区建设等民生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档案、一问题一方案”,通过打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组合拳”,破解一批因手续缺失、权属不清导致的“办证僵局”。二是源头防控筑防线。在攻坚存量问题的同时,着力从源头防范新问题增加,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验收即交证”模式,将权籍调查、材料审核等环节前置至项目竣工阶段,实现房屋交付与产权办理同步完成。截至目前,济源升龙城C区、宝龙广场等21个项目的业主均实现“一手拿钥匙、一手领证书”,13个新建商品房项目办证率达100%。

  针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环节多、耗时长、材料繁”问题,该局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为核心,推动登记流程系统性重构。一是“验登合一”压缩时限。创新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验登合一”审批新模式,将规划核实、土地核验、消防验收等竣工验收环节与产权登记所需的房屋面积测绘等业务整合,通过“一次委托、多测合并、一套数据”,实现测绘结果跨部门共享,将原来15个工作日的办理周期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减少审批环节,办结时限和环节分别压缩67%和50%,济源涌盛产业园、协力悦园等项目率先享受到“验收即拿证”的便利。二是“集成服务”减少跑腿。打造“一站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窗口,将11类106项业务纳入统一服务体系,实现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水电气暖过户集成办理。针对二手房交易中的资金周转难题,推出“带押过户”模式,买卖双方无须提前解押即可完成交易登记,累计为企业和群众节省“过桥”资金超875万元。目前,一般转移登记、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查封、注销等简单业务1小时内即可完成。

  该局依托数字化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服务从“线下窗口”向“云端平台”延伸,实现服务触角全域覆盖。一是智慧平台“掌上办”。打造“不动产登记+金融”“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平台”等数字化服务矩阵,依托“豫事办”App等平台,提供电子证照下载、办理进度查询等线上服务。在9家银行网点推行“不见面审批”,企业和群众办理抵押登记无须往返该局服务大厅,在银行即可完成申请、审批、领证全流程。二是基层延伸“就近办”。聚焦农村不动产登记便利度不足问题,在乡(镇、街道)、银行网点等设立38个服务网点,配备自助查询终端,推行“乡镇受理、市级审核”联动机制。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针对农村宅基地登记优化流程,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同时,电子证照在金融授信、子女入学等领域的跨部门互认,更让“数据跑路”替代了“群众跑腿”。

  从化解历史遗留难题的民生温度到“验登合一”的效率速度,该局以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登记难”,既守护了企业和群众的产权权益,更擦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改革,以更精准、高效、暖心的服务,让每一本不动产权证书成为营商环境的“加分证”、群众幸福的“定心证”。 (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孙璐)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