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文力
近年来,中原科技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依法治校作为办学的核心理念,通过“五聚焦,五着力”的实践路径,在党建引领、制度建设、运行机制、队伍建设和年度检查等五大领域深化改革,构建起现代化治理体系,为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中原样本”。
聚焦党建引领 铸就治理体系“定盘星”
该校始终将党的领导作为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根”与“魂”。该校通过章程明责、机制护航、深度融合三大举措,将党建工作嵌入法人治理结构全链条。
章程明责方面,该校修订章程,明确党委政治把关、理事会依法决策、校长依法治校的治理体系,以法规形式固化党组织在“三重一大”事项中的决策权与监督权,实现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的有机统一。
机制护航层面,该校制定《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形成校院两级协同决策机制,重大事项须经党委先行研究,再由理事会决议,确保办学方向不偏移。党委通过参与顶层设计,在战略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深度融合实践中,该校创新“党建+”模式,推出“党建+思政”“党建+教学”等项目,开展“一学院一品牌”特色党建创建,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筑牢治理的政治根基。
聚焦制度建设 搭建规范运行“四梁八柱”
制度是治理现代化的基石。该校以体系化构建、常态化教育、刚性化约束为抓手,构建起覆盖全业务领域的制度体系。
近两年来,该校新制定制度99项、修订制度75项,形成涵盖教学、科研、人事等领域的制度集群,并定期更新《管理制度文件汇编》,确保治理有章可循。该校通过“制度建设年”“制度宣传月”等活动,利用专题网站、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制度,营造“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文化氛围。同时,建立制度执行监督与问责机制,将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杜绝“纸面制度”,维护制度权威。
聚焦运行机制 激活高效治理“动力源泉”
为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该校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强化依法决策与风险防控为突破口,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治理架构。
管理体制改革中,该校推进“院办校”模式,下放人事、经费等权力至二级学院,激发基层办学活力。同时,建立跨部门工作专班,破解“中梗阻”,构建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民主监督机制建设上,该校全面落实“教授治学”原则,保障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渠道广泛征询意见,确保决策科学透明。
依法决策与风险防控方面,该校实施法律顾问制度,对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强化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和安全风险排查,有效规避办学风险。
聚焦队伍建设 锻造担当有为“中流砥柱”
治理能力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该校通过系统化培养、实战化磨炼、严格化管理等方式,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系统化培养中,该校实施“青蓝人才”计划,针对新任教师、管理骨干等,采取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组织案例研讨等方式,提升依法治校能力。
实战化磨炼环节,该校选派年轻干部参与新校区建设、本科教学评估等一线任务,通过“传帮带”和工作复盘加速其成长。
严格化管理方面,该校深化“三风”建设,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实绩导向,营造争先创优的干事氛围。
聚焦年度检查 构建持续改进“监督闭环”
该校将年度检查视为治理水平的“全面体检”,形成“以查促建、以查促改”的良性循环。
主动对标阶段,该校每年对照检查指标开展自查,深入挖掘亮点、查找不足,确保结果真实准确;狠抓整改过程中,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将压力转化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动力;固化成果环节,将有效做法固化为制度规范,融入日常管理,推动治理能力螺旋式上升。
通过“五聚焦,五着力”的实践探索,该校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连续多年在河南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中获评“优秀”等次,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稳居前列。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治理改革,以现代化治理赋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注入持久动力。”
中原科技学院的探索,为民办高校破解治理难题、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新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贡献了“中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