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及时雨”润泽怀川 ——中国银行焦作分行助力万象“耕”新

2025-03-20 10:57:09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三月的怀川大地,春风拂过连片的麦田,嫩绿的麦浪随风轻摆,远处传来播种机与拖拉机的轰鸣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翻新的芬芳。在这片承载着“中原粮仓”使命的土地上,一场金融与春耕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中国银行焦作分行工作人员携带着移动设备穿梭于阡陌之间,将惠农政策、创新产品化作“及时雨”,浸润着每一寸亟待耕耘的土地。

  精准滴灌惠民生

  在温县祥云镇万亩铁棍山药种植基地,种植大户李先生正蹲在地头调试新安装的智能滴灌设备。他身后的田垄整齐划一,深褐色的土壤下埋藏着被誉为“怀参”的温县山药。“去年市场波动大,库存积压严重,春耕时连买滴灌管的钱都凑不齐。”老李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掏出手机点开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多亏‘怀药贷’,按每亩1万元种植成本核额,50万元贷款3天到账,利息还低。”

  中国银行焦作分行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特色农业授信模型》:主粮作物以每亩年租金1200元为基准,怀药、小麦种业等特色产业则按实际种植成本动态测算。这种“一业一策”的精准授信模式,让金融资源与土地需求深度耦合。“比如种植山药每亩需投入种苗、有机肥、滴灌设备等约1万元,我们就通过‘怀药贷’解决‘缺多少’的问题。”

  据悉,2025年中国银行焦作分行已投放特色产业贷款超10亿元,其中“怀药贷”“焦小麦种业贷”等深受农户喜爱。温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评价道:“这相当于给每块土地配了‘金融营养师’,让资本跟着墒情走、贴着需求落。”

  金融时速解民忧

  凌晨五时的沁阳市星光尚未褪去,焦作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已灯火通明。该公司负责人正指挥工人将最后一批麦种装车:“春节前要预付300多万元采购款,当时账上只有80万元,急得满嘴燎泡。”中国银行焦作分行沁阳支行客户经理带着移动Pad连夜驻村,48小时内完成“种业贷”审批。如今,这些“焦麦系列”良种已播撒在30万亩耕地上。

  这场“速度之战”的背后,得益于中国银行焦作分行打造的“春耕服务矩阵”:6支“助农先锋队”配备移动终端,与15个乡镇农办建立“需求直报群”。科技赋能:“中银企E贷”线上平台,农户扫码即可获取专属授信额度;AI智能审批系统将资料审核压缩至2小时;卫星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农作物长势,为贷款支用提供数据支撑。

  金融“温度”暖民心

  在修武县周庄镇,家庭农场主周大哥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去年,他贷款200万元扩大种植面积,却因连续阴雨损失惨重。“正发愁时,中国银行焦作分行不仅给予了续贷支持,还联合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帮我改种抗逆性更强的郑麦136,预计今年亩产能增加200斤。”

  这项中国银行焦作分行创造的“无缝续贷”机制,源自对2024年农业收益数据的深度分析。“我们发现不少的种粮大户因灾致贫,传统‘先还后贷’模式加剧资金链紧张。”中国银行焦作分行工作人员展示着风控模型,“现在通过大数据模型实现精准续贷,同时引入农业保险对冲风险。”

  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负责人对中国银行焦作分行这一举措连连称赞:“这不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更是对农业生产规律的深刻尊重。”

  真正的金融服务应该像小麦根系,既吸收政策养分,又深扎泥土感知地温。当暮春的细雨浸润怀川大地,中行人的足迹正与破土而出的新芽共同生长——这或许就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实践:不仅是冰冷的数字流动,而是带着汗水泥土气息的共生共长。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