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实验与评估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小学数学与文化的对话研讨会在郑州市惠济区艺术小学举行(如图)。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实验与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运召、秘书长郭勇,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实验与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吴亮、钱水征,原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姚红雁,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小学副校长毛莉,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教师王励,郑州高新区阅城实验小学教师王君等专家、教育工作者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上,姚红雁在开幕辞中结合少林寺的塔林建筑、豫剧演员的年龄分布、河南村落布局等几何知识,强调了数学与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毛莉以“数学中的文化密码:从‘结绳计数’到‘数字中国’”为主题,结合《周易》结绳串珠、手指计数、《九章算术》粟米换算法、丝绸之路中阿拉伯数字的数学密码等视频短片,展示了数学史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发展的概念与演变,以及数学与文化的交融。
王励聚焦数学史与文化传承、数学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跨学科融合与文化实践等,分享了丰富的案例与教学策略。以“文”化人,让教学“课堂”变“学堂”,丰富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有趣试探,借此激发孩子的思考欲望及对未来数学的探索欲。跨学科教学让数学融入各学科,比如美术、科学等,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创造”数学美,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王君作了主题为“数理寻真趣,文化蕴童心”的分享,展示了学生的数学文化手抄报等创意数学作品,得到全场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赞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们体验“算筹计数”,设计“数字谜语”,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学中的美育教育,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在总结环节,钱水征紧密围绕学生实践,对后续工作进行详细部署,要求各单位依据课标要求与受众群体需求,科学合理划分任务。他表示,要深入思考数学文化的搜集方式,立足自身研究实践基础,探索成果呈现形式,并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探索数学文化渗透路径。
最后,王运召对本次研讨会进行高度概括与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各位老师在数学文化教育教学一线所展现出的丰富经验与积极探索精神,称赞大家对数学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他强调,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变革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任,期望通过精准协作、合理规划分解任务,将数学与文化融合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为河南省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数学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系统梳理贡献力量。
理念引领方向,方向决定行动,行动铸就成果。此次研讨会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教育一线工作者对数学文化研究的前路。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带着对未来数学文化教育的憧憬与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蓄力,为推动数学文化教育发展不懈努力。 (记者 王泽远 通讯员 郭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