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专家”李圣辉 在法律责任“无人区”为当事人寻回正义

2025-10-14 11:45:00   来源:河南经济报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吕思涵 文/图


河南良承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圣辉

  在人民法院的执行局,有一类案件最让律师和当事人感到无力:判决书虽已生效,但被执行人公司账户空空如也,名下财产早已转移,人民法院依法下达“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裁定。这类“执行难”案件,仿佛成了法律权益兑现的“最后一公里”断头路。

  然而,在河南良承律师事务所,有一位律师却以这类“死案”“骨头案”为攻坚对象,他就是疑难执行事务部主任李圣辉。执业十余年来,他以零投诉的职业操守和一系列经典的成功案例,在业界赢得了“破局专家”的美誉。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两个典型案例的启示

  近日,由李圣辉主办的两起案件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这两起案件均始于看似无望的“执行终本”困境,却最终迎来了债权圆满实现的结局。

  一起是王某买卖合同纠纷案,本案卖方诉讼时已因病去世,王某系卖方继承人。该案缺乏直接书面合同,交易对方始终是个人行为,被告公司极力撇清关系。面对几乎“裸奔”的证据,李圣辉另辟蹊径,通过对方使用公司法定代表人邮箱对账、公司股东个人账户支付货款等关键间接证据,成功构建“表见代理”法律事实,最终将责任锁定为被告公司,为继承人追回了沉淀多年的旧账。

  另一起是南阳某加工企业执行终本案。在被执行公司名下有多起案件、财产线索为零的绝境下,李圣辉带领团队深入挖掘,调取公司尘封多年的工商档案和银行流水,精准揪出股东“抽逃出资”的铁证。随后,他通过提起“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这一衍生诉讼,将抽逃出资的原始股东和未按期缴纳出资的现任股东一并追加为被执行人,最终让有履行能力的股东们承担了法律责任,使得“终本”案件奇迹般地全额执行完毕。

  “破局”的核心:在法律责任的尽头继续深挖

  谈及办案心得,这位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人士目光沉静,言语中透露出对法律的深刻理解。“许多案件看似走到了尽头,是因为我们的视线被‘公司’这个有限责任实体所阻挡。”李圣辉说,“我的工作,就是在法律责任的‘无人区’继续勘探。当‘公司’这扇门关闭时,我们要善于发现股东责任、关联方责任这些隐藏的窗。”

  他将自己的方法论总结为“责任穿透”思维:穿透公司独立人格的面纱,穿透证据不足的表象,穿透执行僵局的壁垒,直指法律最终规定的责任承担者。

  “无论是运用民法典中的表见代理制度,还是启动公司法的司法解释中关于股东抽逃出资、出资加速到期的条款,其核心逻辑都是精准找到法律与事实的连接点,将沉睡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激活。”李圣辉说,“这要求律师不能仅满足于庭审辩论,还要成为调查员、分析师和战略家。”

  十余年零投诉:专业与操守并重的执业信念

  作为河南良承律师事务所疑难执行事务部的负责人,李圣辉的执业领域不仅涵盖民商事纠纷、疑难执行破局,还延伸至与此紧密相关的拒执罪刑事辩护、第三人撤销之诉等。丰富的从业经验,使他形成了系统性的破局能力。

  “当事人将希望托付给我们,我们回报的不仅是专业,更应是绝对的诚信和尽责。”十余年执业生涯保持“零投诉”的记录,正是他这一信念的最好证明。在他看来,处理疑难案件如同医生诊治疑难杂症,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更需要对“病人”高度负责。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让更多陷入“执行泥潭”的当事人相信,法律从不保护权利的沉睡者,但也不会辜负那些秉持专业与毅力、坚持探寻到底的人。

  李圣辉的故事,正是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的生动实践。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