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李天骄 唐晓龙
“近四年来,我院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比从2022年的74%上升至今年的86%,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从31%提至42%,人才储备不断充实。”省自然资源监测和国土整治院院长闫红山介绍。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职称评审推荐则是激发人才活力、优化队伍结构的关键抓手。近年来,该院立足全省自然资源技术支撑保障核心职能,将职称评审推荐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业务高质量发展绑定,通过精准施策、规范流程、创新机制、强化保障,走出了一条“以评审促成长、以人才强业务”的特色路径。
直面职称晋升痛点
职称晋升关乎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意义重大。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能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更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自2022年成立以来,该院针对“名额与需求不匹配” 这一现实,多元化精准施策,推动评审推荐工作实现“破冰”。累计完成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推荐32人,辅系列职称评审推荐6人,并通过“招才引智”直聘博士中级职称5人,专业技术队伍呈现“结构更优、素质更高、活力更强”的良好态势。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该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的努力。经过与有关部门的反复沟通协调,专业技术中级岗位结构比例从41.6%提升至44.8 %,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从38.4%提升至43.4%,高效率完成人员首聘工作,缓解了职工职称“晋升难”的矛盾。
为保障辅系列与特殊人才“不掉队”,四年来,该院完成档案、计算机、经济、会计等辅系列职称推荐6人,填补了非工程领域职称推荐的空白。同时,为3名跨领域发展的技术人员办理辅系列转主系列手续,实现人才跨系列发展无缝衔接。
破解评审推荐难点
为确保评审推荐全程在“阳光”下进行,该院以评审推荐制度为根本依据,严把审核材料公平关、评审过程公正关、评审结果公开关,切实破解评审推荐难点,维护评审推荐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该院将制度建设视为评审工作的“压舱石”,制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办法》,明确规定评审原则、申报条件、流程标准,并将业绩成果、论文论著、学历、任职年限等核心指标量化,确保评审推荐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为提升评审材料审核质量与效率,该院创新建立人事科、科学技术办公室、监测综合技术科“三部门联动”机制。人事科负责申报条件审核与材料完整性核查,科学技术办公室聚焦论文、专利、科技奖励的真实性核实,监测综合技术科针对业绩成果开展归档资料比对,核实项目排名、验收情况,确保业绩真实可追溯。
该院创新评审方式,全面评价申报人综合能力。随机抽取评审专家,从任职情况、业绩与成果、学历、论文论著四个维度打分,实现“业绩硬指标”与“能力软指标”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优中选强。
该院将公开、公平、公正贯穿评审推荐全过程,严格执行“双公示”制度,及时对申报人业绩与评审结果异议进行复核反馈。
聚焦结果运用重点
围绕“组织放心、机关认可、职工满意”的目标,该院结合行业特点与工作实际,持续完善考核推荐办法。2024年修订了中级职称论文要求,弱化“唯论文”倾向;2025年进一步调整业绩成果权重,让评审标准更契合人才成长需求。
为推动“评得好”的人才“用得好”,该院将评审结果与岗位职责紧密挂钩,加压赋能、跟踪培养。在中大型项目统筹管理、自然资源“揭榜挂帅”科创项目攻关、省级地方标准编制等工作上,让人才各尽所能,使职称评审不仅是“职业晋升的台阶”,更是“能力提升的起点”。
四年来,该院职称评审推荐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畅通专业技术人才成长通道,有效激发全院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提升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我们将继续把职称评审推荐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牛鼻子’工程,持续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为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有温度、有力度的评审推荐服务,充分激发人才内生动力,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全省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闫红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