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便捷的电子支付时代,转账失误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若是转账误转他人,而收款人拒绝归还,付款方的权益该如何保障?7月30日记者在方城县人民法院获悉,该院杨楼法庭通过“保全+调解”成功化解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王某与张某为朋友关系,张某因事向王某借款5000元,并提供了刘某的支付宝二维码用于转账。两日后,王某向另一位朋友转账时,误将45000元转入了刘某的支付宝账户,王某发现后,便让张某联系刘某,刘某称其将该款又转给了另一人范某某,刘某、范某某二人均拒不退还。无奈之下,王某为维护自身权益,一纸诉状将刘某、范某某诉至方城县人民法院,要求返还误转的45000元,并向法院申请对范某某的财产进行保全。
受理此案后,承办法官陈豪亮在详细了解案情后,为切实保障王某权益,也为后续案件调解、审理、执行提供便利,迅速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同时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一方面,承办法官引导王某平复情绪,心平气和解决矛盾纠纷;另一方面,承办法官向范某某明确指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其所取得的45000元款项属不当得利,必须依法返还。同时,还向范某某分析了拒不返还将面临的法律后果,财产保全措施也让范某某意识到逃避责任是行不通的。
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范某某将钱款全部当庭退还,案件至此圆满解决。(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高尚 程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