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文力
今年以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系统构建以“支部联建、人才共育”为核心的校企协同治理新体系,形成“组织引领、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党建与治理协同发展新格局。
组织联建 筑牢治理“桥头堡”
为提升基层党组织育人能力,该校党委创新校企党支部联建机制,将校企合作从“业务层面的临时协作”升级为“组织层面的长效联动”。
双擎引领。该校二级学院10个党支部与10家医疗机构、合作企业党支部签订联建协议,校企双方党支部书记共同担任联建活动小组组长,明确权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推进联建工作。
思想共建。校企双方围绕重要节日、重大事件、重点工作等,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同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目前,已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
考评一体。该校将“支部联建”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并拨付专项党费予以支持,对表现突出的“优秀联建党支部”“联建先锋个人”等予以年度表彰,营造“人人参与联建、事事围绕治理”的良好氛围。
业务共进 激活治理“动力源”
校企双方通过形式多样的“支部联建”实践,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业务共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项目驱动。该校通过校企党建专题研究、党支部立项攻关等方式,针对课程开发、科研攻关、新兴产业培育等重点领域,制定项目合作清单,深化产教融合。今年5月,该校获批全国医疗卫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
双向赋能。截至目前,该校党委共选派65名党员、业务骨干赴共建单位参加党建活动、业务研讨、项目攻关等行业实践。企业同步派驻36名党员、技术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交流、参与教学、实习指导等,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双向促进。
人才共育。依托“支部联建”这一组织纽带,校企紧密联动,升级“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将企业真实项目场景、技术标准与岗位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2个,开展或改革模块化课程10个,获教育部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1个。今年以来,该校学生先后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各类奖项23项。
服务同行 拓展治理“服务圈”
校企通过“支部联建”,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企业、农村社区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搭建线上信息互通平台,拓展治理“服务圈”,提升治理新效能。
科技助企。校企联建党支部发挥自身优势,组建校企联合科研团队,校企实验平台共享,围绕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今年以来,校企联合开展科研项目15项,科技成果服务企业15家,成果转化83万余元。承办第三届海峡两岸暨港澳中医药科技创新大会,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集中签约。
振兴乡村。校企联建党支部科技助农团队先后16次深入漯河市源汇区蔡庄村、郾城区潘东村等地开展助农活动,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建设。科技助农团队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帮助45户农户实现月均增收1500元;打造集种植、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共享菜园项目,有效提升乡村经济“造血”能力。
公益惠民。围绕“健康中国”“养老服务”等主题,该校各级党组织设计公益实践项目,引导党员投身公益运营与调研。截至目前,开展健康咨询、社区义诊、支教、法律援助等志愿活动15次,惠及群众千余人;参与大型展会保障及环境整治工作,形成校园治理能力与社会服务效能良性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