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公布,扶沟县市场监管局办理的“扶沟县某超市经营仿冒地理标志‘龙口粉丝’产品案”成功入选。谈到该案件时,该局市场监管股股长刘效奎至今记忆犹新。
事情是这样的:
2024年12月9日,扶沟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当他们走进某生活超市时,货架上摆放的“盈龙口”粉丝瞬间吸引了执法人员的目光。在产品包装上,“盈龙口”被刻意竖写,“粉丝”二字置于下方,视觉呈现与地理标志产品“龙口粉丝”高度相似,极易让消费者混淆。
作为拥有20余年历史的地理标志产品,“龙口粉丝”早已成为山东省烟台市的一张美食名片。该局执法人员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典型的仿冒地理标志案件。这种“移花接木”的商标设计,正是典型“蹭热度”的侵权手法。
协同作战,24小时跨省联动破局
鉴于案件涉及跨区域侵权,该局执法人员迅速与仿冒产品产地山东省招远市市场监管局取得联系,获得了有力的办案支持。招远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协助核查生产企业信息,确认涉案产品确属仿冒。从发现线索到固定证据,整个过程用时24小时,上演现实版的“执法双城记”。
经查,涉案超市共购进该款粉丝20包,货值金额100元,虽然数额较小,但是已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仿冒混淆违法行为。
刚柔相济,执法温度与力度平衡
考虑到经营者属首次违法且主动改正,违法情节轻微,该局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通过行政指导督促其及时整改。“我们不仅免于处罚,还收到了一本市场监管干部赠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手册。”超市负责人说,“执法人员现场讲解如何辨别正规地理标志产品,这样的指导太实用了。”
“执法不是‘一罚了之’,而是要让企业知法懂法。”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说理式执法”传递法律温度,既能让经营者纠正违法行为,又能使其掌握合规经营的方法,实现法律“权威力度”和执法“人性温度”刚柔并济、法理相融。
展望未来,小案件里有大文章
这起涉及仿冒“龙口粉丝”商标的案件,在扶沟县与招远市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迅速告破。该起案件通过“线索互享、证据互认、执法互助”机制,24小时内完成跨省取证,以雷霆之势维护了地理标志的“金字招牌”。
这起案值仅百元的“小案子”,折射出扶沟县市场监管部门执法理念的深层变革。从“单纯处罚”到“罚教结合”的转变,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治理格局重塑,打破地域壁垒,成功验证了跨区域协作机制的实战效能;转变执法方式,生动诠释了包容审慎监管的制度智慧,彰显了市场监管部门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无论案值大小,只要损害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就必须“亮剑”。
从扶沟县到招远市,一场跨越山河的执法协作,不仅守护了“龙口粉丝”的“金字招牌”,还书写了新时代市场监管的“双城答卷”。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新起点,扶沟县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扩大跨区域协作城市“朋友圈”,将“双城执法经验”拓展为“多城联动”,构建覆盖更广、响应更快、效能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通过法治护航、智慧赋能、协同共治,让每一件地理标志产品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名片,让每一次执法行动都化作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房阿姝 刘效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