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俯视大地 环境执法驶入“智能快车道” ——焦作市生态环境局孟州分局“无人机战队”工作剪影

2025-10-25 10:50:27   来源:河南经济报

  在黄河北岸、太行南麓的孟州大地上,一场由科技引领的环境监管革命正悄然发生。近年来,焦作市生态环境局孟州分局(以下简称“孟州分局”)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持续投入人员和经费,组建起一支涵盖多种型号、功能各异的无人机编队及十余人的专业飞手队伍。这支“空中奇兵”已深度融入孟州分局日常环境执法,在水质日常监测采样、违法案件调查取证、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溯源等领域大显身手,为守护孟州的蓝天、碧水、净土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动能,开启了“人防+技防”的智慧环保新范式。

  精准投入 锻造空中多面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孟州分局的领导层深刻认识到,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监管形势,传统“人海战术”和“铁脚板”模式已难以满足精准、高效、全面的监管需求。于是,在省厅和市局的大力支持下,孟州分局不断加强自身硬件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精心构建了一套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无人机人员、装备体系。目前全局共有大小不一的无人机四台,大的“庞然大物”能够一次性采集多达四公斤重的水样,小的则是“侦察尖兵”,机动性强、起降迅速、隐蔽性好,能够轻松穿梭于复杂地形、厂区内部或敏感区域,快速抵达目标点位,进行高清拍照、录像,实时回传现场画面,为环境执法人员的办案和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

  从“庞然大物”到“拍照精灵”,孟州分局的无人机战队实现了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形成了“高低搭配、大小协同”的立体化侦查与作业能力。

  专业建制 锤炼精锐飞手队

  先进的装备需要专业的人才来驾驭,孟州分局深谙此道,着力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无人机飞手队伍。这支由十余名成员组成的飞行小队,并非简单的设备操作员,而是经过系统培训、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力量。孟州分局高度重视飞手的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确保每一位飞手都能熟练掌握不同型号无人机的性能,做到“人机合一”。

  这支队伍的存在,使得无人机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高科技玩具”,而是真正成为环境执法人员延伸的“眼睛”“耳朵”和“手臂”。他们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快速制定飞行计划,精准操控无人机完成各项指令,成了孟州环境执法体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机动力量和技术支撑。

  实战应用 赋能执法高效率

  孟州分局的无人机战队并非摆设,而是已经大规模、常态化地投入纷繁复杂的环境执法工作中,成效显著。

  以往需要租用船只或人员冒险涉水才能完成的水库、河流断面、排污口等重点区域的水样采集工作,现在只需飞手遥控操作,无人机便能悬停于指定点位,精准下放采样器,自动完成取水、返回全过程。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采样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更保证了样品的代表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次,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在日常巡航排查中,发现一家废弃养殖场内有人使用渗坑排放皮毛染色废水,渗坑宽1.5米,长18米,里面蓄积了大量皮毛染色废水,执法人员立刻拍照取证,很快便将违法行为人抓获归案。

  类似于这样一些利用隐蔽偏僻位置、建设高墙大院来逃避监管的违法排污行为,传统地面巡查往往难以发现和固定证据。而无人机凭借其空中优势和灵活机动性,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区域,通过高空俯瞰、多点巡航、夜间红外监测等方式,清晰记录下偷排偷放、非法倾倒、扬尘污染等违法行为的瞬间,形成难以辩驳的影像证据,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极大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威慑力和案件查办效率。

  “今晚谁值班,到政府站点排查一下附近的高值热点。”晚上9时,“环保一家人”工作群中,孟州分局局长钱德民发问道。执法人员卫政立刻在群中回复“我值班,钱局,现在马上去”。不多时,一台黑色的无人机便发出“嗡嗡”的低鸣声,巡航在孟州深邃的夜空中,化身为“污染高值热点追踪神器”。孟州分局无人机战队每天都有一名专职飞手,负责当天夜里污染高值热点的空中溯源工作。一旦区域内出现异常空气质量数据或接到异味投诉,无人机可搭载气体检测模块,迅速升空对疑似污染区域进行网格化巡查,实时监测空气中特定污染物(如VOCs、SO2、NOx等)的浓度分布,并结合气象数据,快速锁定污染源头或传输路径。这种“空地一体”的溯源模式,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地面排查、经验判断的被动局面,为精准打击大气污染、实现科学治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此外,孟州分局还将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生态状况调查、环境应急响应(如化学品泄漏现场勘察)等其他领域,其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展望未来 智慧环保启新程

  孟州分局大规模运用无人机赋能环境执法的成功实践,是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拥抱科技创新的一次生动诠释。这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升级,更是执法理念、监管模式的深刻变革。

  “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有效破解了我们基层执法中面临的‘人少事多’‘发现难’‘取证难’‘溯源难’等现实困境,”钱德民表示,“以科技手段助力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让我们的执法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安全,极大地提升了环境监管的效能。”

  展望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无人机、走航车等先进执法装备在环境执法领域的应用潜力将更加广阔。孟州分局计划进一步探索无人机在执法案件调查取证和大气污染因子智能化分析处理方面的长处,建立无人机巡查与地面执法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做到“地天协同,无缝衔接”,不断深化“智慧环保”建设工作。

  阳光下,空中的无人机发出“嗡嗡”的低鸣声,旋转的螺旋桨反射出点点寒光,快速翱翔于孟州的绿水青山之间……这支日益壮大的“空中环保力量”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能力,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安全。它们的身影,已成为孟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程中一道亮丽的科技风景线,人机协同、“上”“下”联动,标志着孟州分局在迈向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李小亮 庞景明 张妙音)

编辑:张茜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3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豫ICP备20230035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