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政策吹风会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公办幼儿园及经审批的民办幼儿园将免除大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这项惠及超千万在园儿童的政策,预计每年为家庭减负约200亿元,中央与地方财政将通过分档分担机制全额补贴幼儿园收入缺口。
公办幼儿园将直接免除大班保教费,具体标准按县级及以上政府核定收费执行。北京、武汉、甘肃等地区因经济发展差异实行不同减免额度,如北京每月减免1200元,武汉每月减免600元,甘肃县镇每月减免200元。民办幼儿园参照同类型公办园标准减免,高出部分由家庭承担,教育部将建立全国民办园收费公示平台防范变相收费。伙食费、住宿费、校车费等附加费用不纳入减免范围。
为确保政策落地,中央与地方财政实施分档补贴机制:西藏等12省区中央承担80%,河北等10省中央承担60%,辽宁、江苏、北京等发达地区中央承担50%。补贴资金须在30日内直达幼儿园专用账户,杜绝资金滞留。各省份被要求于9月底前出台配套政策,对低保家庭、孤儿、残疾儿童追加资助,如内蒙古对特困幼儿提供年补助2000元,江苏为残疾儿童提供月补助500元。
针对社会关注的“免费是否降质”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公办园教师工资将全面纳入财政预算,非在编教师待遇提升纳入省级督查范围。
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已同步启动,12391监督热线今日正式开通,严查虚报人数、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
家长即日起可通过“浙里办”“随申办”等地方政务平台或幼儿园提交减免申请,民办园家庭需在8月20日前完成同类公办园收费比对。在云南边境等特殊地区,还将实施“三免一补”扩展政策,惠及数万农村儿童。
据教育部数据,当前学前教育支出占城镇家庭育儿支出的8%~10%,部分大城市民办园月收费超2000元。新政实施后,北京双子女家庭年均可节省1.44万元。这项政策是构建全免费学前教育体系的关键一步,我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3~6岁儿童学前三年全免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0%。
据了解,各省具体实施方案将于8月下旬发布,财政部将联合审计署开展补贴资金专项检查,确保9月1日政策平稳实施。(本报综合报道)